今日頭條
10月30日,中站區“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迎來了高光時刻:來自北京、河北、江蘇、廣東、山東、湖北、黑龍江等16個�。ㄊ校┑�330名游客駕駛110輛車來到這里,游覽百年工業遺存,品味焦作厚重歷史,感受“工業+紅色旅游”魅力。
這是“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迎來的規模最大的自駕游團隊,河南王封全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管理局局長王保才自然喜不自禁。
從荒蕪凄涼的廢棄廠房,到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西大井”用了兩年多時間實現“蝶變”。
1919年,英國福公司在中站區開工建設王封礦,世人稱其為“西大井”。
這里,是福公司在焦作最大的礦井,曾創下煤炭開采的輝煌歷史,被稱為中國煤礦工業發展變遷的“活化石”。
這里,是95年前焦作煤礦工人為聲援上海工人“五卅運動”發起大罷工的地方,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盛贊焦作煤礦工人“特別能戰斗”。
這里,是新中國成立后焦作第一個紅色人民政權——原焦作礦區人民委員會舊址,焦作紅色文化的發源地。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資源枯竭停產封井,這里一度變得雜草叢生、破破爛爛。
“絕不能一拆了之,要讓工業遺存和紅色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煥發新價值,讓城市記憶成為城市新的名片,留住城市的‘根’與‘魂’�!薄拔鞔缶彼诘闹姓緟^,區委、區政府領導和王封實業公司高層對此達成高度一致。
百廢待興,基礎先行。2018年,中站區首先將“西大井”門前的瑞豐路進行改造提升。雨污分流、弱電入地、整修路面、安裝路燈……坑洼不平、破爛不堪的瑞豐路很快煥然一新。
既然認準方向,就要擼起袖子加油干。王封實業公司將“西大井”作為資源枯竭礦井“退二進三”轉型項目,確立了“以旅游為龍頭,帶動工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轉型方向,走上了利用井架、坑口電廠遺址、鐵路專線等老工業元素,逐步建成集紅色教育基地、煤礦博物館、特色商業街、文化創意、醫養康養等為一體的AAAAA級文化旅游景區的“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轉型之路。
今天,“西大井”華麗轉身,成為天下游客的網紅打卡地。
且看:園區有焦作市現存唯一的英式大井井架、英倫工業建筑風格的坑口電廠遺址,還有完整的英式洗煤廠、高聳入云的水塔、近千米長的地下備戰鐵路;臨街景觀墻以井下起伏的煤層為背景,墻上鑲嵌著鐵鍬、風鉆、廢舊礦車車輪、電機齒輪等工業元素,老煤礦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焦作煤礦大罷工》《工人夜�!贰兜V嫂送溫暖》等一批精湛短小的情景劇,讓游客身臨其境感受礦工生活,同時在游玩中傳承焦作煤礦工人“特別能戰斗”的紅色革命精神……
蝶變重生的“西大井”,讓珍貴的工業遺存定格,讓煤城人找得回記憶、記得住鄉愁,為中站區開發紅色旅游資源提供新樣本、注入新動能。2020年1月13日,市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準“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同時,該景區也被命名為焦作市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如果說“西大井”是中站區城市更新過程中變廢為寶的成功典范,那么,龍翔礦山公園則是中站區“變廢為景”的又一案例。
“做夢也想不到,以前這里‘天崩地裂’、塵土飛揚,如今卻滿目蒼翠、山花爛漫�!甭皆邶埾璧V山公園,即使當地市民也很難將眼前美景與昔日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山聯系起來。
上世紀5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原武漢鋼鐵公司在此地進行黏土礦開采,自然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山體裸露,形成了大量山體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對下游工業集聚區和當地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就是先進生產力!”中站區在市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向上申報項目、爭取資金,通過生態治理,讓昔日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徹底蝶變為集休閑、健身、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美麗公園。
如今的中站區,城市更新成功的樣本還有很多,其中不能不提的是“老城帶新城”開發模式。
2018年6月20日,投資約500億元的中鐵太行國際生態城項目正式簽約,拉開了中站區城市全域改造提升的序幕。
“開發新城見效快、形象好、有政績�!薄昂眯娜恕钡纳埔馓嵝�,絲毫沒有動搖中站區委、區政府領導的信心和決心:“城市更新必須以人民為中心,‘老城帶新城’開發模式更加符合中站區實際和群眾期待�!�
實施全新開發模式,最緊迫的任務是修路。中站區無論是主干道還是背街小巷大多都是“超期服役”,很多路“補丁摞補丁”,嚴重影響城市形象、經濟發展和群眾出行。很快,中站區跟合作方達成一致,有序快速改造城區道路。兩年時間,中站區建成區范圍內需要改造的背街小巷和主干道全面完成改造,城區舊貌換新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
“下一步重點項目是片區開發,中站區將堅持老城提升與新城建設同步推進,實現老城繁榮、新城發展!”中站區委書記董紅倜說。
記者 楊麗娜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10月30日,中站區“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迎來了高光時刻:來自北京、河北、江蘇、廣東、山東、湖北、黑龍江等16個�。ㄊ校┑�330名游客駕駛110輛車來到這里,游覽百年工業遺存,品味焦作厚重歷史,感受“工業+紅色旅游”魅力。
這是“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迎來的規模最大的自駕游團隊,河南王封全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管理局局長王保才自然喜不自禁。
從荒蕪凄涼的廢棄廠房,到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西大井”用了兩年多時間實現“蝶變”。
1919年,英國福公司在中站區開工建設王封礦,世人稱其為“西大井”。
這里,是福公司在焦作最大的礦井,曾創下煤炭開采的輝煌歷史,被稱為中國煤礦工業發展變遷的“活化石”。
這里,是95年前焦作煤礦工人為聲援上海工人“五卅運動”發起大罷工的地方,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盛贊焦作煤礦工人“特別能戰斗”。
這里,是新中國成立后焦作第一個紅色人民政權——原焦作礦區人民委員會舊址,焦作紅色文化的發源地。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資源枯竭停產封井,這里一度變得雜草叢生、破破爛爛。
“絕不能一拆了之,要讓工業遺存和紅色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煥發新價值,讓城市記憶成為城市新的名片,留住城市的‘根’與‘魂’�!薄拔鞔缶彼诘闹姓緟^,區委、區政府領導和王封實業公司高層對此達成高度一致。
百廢待興,基礎先行。2018年,中站區首先將“西大井”門前的瑞豐路進行改造提升。雨污分流、弱電入地、整修路面、安裝路燈……坑洼不平、破爛不堪的瑞豐路很快煥然一新。
既然認準方向,就要擼起袖子加油干。王封實業公司將“西大井”作為資源枯竭礦井“退二進三”轉型項目,確立了“以旅游為龍頭,帶動工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轉型方向,走上了利用井架、坑口電廠遺址、鐵路專線等老工業元素,逐步建成集紅色教育基地、煤礦博物館、特色商業街、文化創意、醫養康養等為一體的AAAAA級文化旅游景區的“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轉型之路。
今天,“西大井”華麗轉身,成為天下游客的網紅打卡地。
且看:園區有焦作市現存唯一的英式大井井架、英倫工業建筑風格的坑口電廠遺址,還有完整的英式洗煤廠、高聳入云的水塔、近千米長的地下備戰鐵路;臨街景觀墻以井下起伏的煤層為背景,墻上鑲嵌著鐵鍬、風鉆、廢舊礦車車輪、電機齒輪等工業元素,老煤礦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焦作煤礦大罷工》《工人夜�!贰兜V嫂送溫暖》等一批精湛短小的情景劇,讓游客身臨其境感受礦工生活,同時在游玩中傳承焦作煤礦工人“特別能戰斗”的紅色革命精神……
蝶變重生的“西大井”,讓珍貴的工業遺存定格,讓煤城人找得回記憶、記得住鄉愁,為中站區開發紅色旅游資源提供新樣本、注入新動能。2020年1月13日,市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準“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同時,該景區也被命名為焦作市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如果說“西大井”是中站區城市更新過程中變廢為寶的成功典范,那么,龍翔礦山公園則是中站區“變廢為景”的又一案例。
“做夢也想不到,以前這里‘天崩地裂’、塵土飛揚,如今卻滿目蒼翠、山花爛漫�!甭皆邶埾璧V山公園,即使當地市民也很難將眼前美景與昔日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山聯系起來。
上世紀5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原武漢鋼鐵公司在此地進行黏土礦開采,自然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山體裸露,形成了大量山體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對下游工業集聚區和當地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就是先進生產力!”中站區在市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向上申報項目、爭取資金,通過生態治理,讓昔日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徹底蝶變為集休閑、健身、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美麗公園。
如今的中站區,城市更新成功的樣本還有很多,其中不能不提的是“老城帶新城”開發模式。
2018年6月20日,投資約500億元的中鐵太行國際生態城項目正式簽約,拉開了中站區城市全域改造提升的序幕。
“開發新城見效快、形象好、有政績�!薄昂眯娜恕钡纳埔馓嵝�,絲毫沒有動搖中站區委、區政府領導的信心和決心:“城市更新必須以人民為中心,‘老城帶新城’開發模式更加符合中站區實際和群眾期待�!�
實施全新開發模式,最緊迫的任務是修路。中站區無論是主干道還是背街小巷大多都是“超期服役”,很多路“補丁摞補丁”,嚴重影響城市形象、經濟發展和群眾出行。很快,中站區跟合作方達成一致,有序快速改造城區道路。兩年時間,中站區建成區范圍內需要改造的背街小巷和主干道全面完成改造,城區舊貌換新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
“下一步重點項目是片區開發,中站區將堅持老城提升與新城建設同步推進,實現老城繁榮、新城發展!”中站區委書記董紅倜說。
記者 楊麗娜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