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頻道
焊接車間火花四射、工業機器人揮舞手臂——位于安徽蕪湖的奇瑞汽車智造一工廠內,滿足多款車型幾十種參數的混合車型產線正在加緊生產,平均1分鐘下線一輛新車。
一輛新能源汽車,見證長三角的創新速度和產業厚度——三省一市“四輪”驅動,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在4小時車程內配齊所需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成長為長三角重要的萬億級產業之一。
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
不少代表委員表示,長三角已初步形成傳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有序交織的發展格局。下一步,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培育更多的創新型龍頭企業,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中國式現代化中更好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產業變強:“升級”傳統賽道 “開辟”新興賽道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中國制造的主賽道之一,2024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全國每10臺新能源汽車,4臺在長三角“出生”。截至目前,長三角三省一市共有13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是其中之一。
“變化太快了!”深耕汽車零部件行業30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今飛控股集團董事長葛炳灶說,汽車產業的特點就是要整合聯動、分工協作,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協同與全球化布局,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越跑越快”。
目前,長三角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的產業規模,分別約占全國的3/5、1/3和1/3。
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4500億元�!吧虾R蔀椤疃_發者’的城市�!比珖䥇f委員、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英說,上海將以探索人工智能新范式為抓手,推動在人形機器人、智能駕駛、智能終端等領域加快布局,立足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培育智能經濟。
具身智能、智能機器人今年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從春晚“扭秧歌”到“爬坡越坎”,再到進廠“打螺絲”,以宇樹科技為代表的“長三角出品”的人形機器人大顯身手。
“AI驅動機器人每天進化非�?�,每天給我的驚喜非常大�!庇顦淇萍紕撌既送跖d興的話令人振奮。截至2024年底,全國人形機器人企業已近百家;2025年,預計國內將有上萬臺人形機器人投入市場。目前,江蘇、浙江等地已率先出臺支持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相關政策。
2月20日,長三角又一條城際“飛的”——江蘇海門至上海雙向低空載客常態化航線實現首飛。從應用場景到低空產業鏈,低空經濟已然展翅高飛。
“長三角低空經濟處于加速起步階段,須在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技術攻關、標準法規制定等方面加大探索�!睆堄⒄f,長三角在人才集聚、設施聯通、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具備優勢,應當率先試點,加快推進標準互通、頻率互通、數據互通、監管互通。
科創變濃:“置頂”科技創新 “生成”耐心資本
“滿載”創新的新能源汽車領跑全球,彰顯長三角區域的創新濃度。2023年,長三角區域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邁上萬億元臺階,投入總量占全國30.5%;區域研發投入強度達3.3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68個百分點。
“安徽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受益者�!比珖䥇f委員、合肥合鍛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建文說,以科技創新為例,合肥是全國五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大科學裝置帶來的創新力量和“沿途下蛋”成果,結合合肥豐富的應用場景,推動了產業發展和人才聚合。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在長三角,科技創新是三省一市的“置頂項”與“共享點”:
——區域科技資源共享網絡進一步深化。截至2025年2月,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集聚大型科學儀器超4.7萬臺(套),長三角科技創新券支持企業購買創新服務超7300單,創新券支持金額超1.8億元,帶動企業購買科技服務超過5.5億元。
——“撥投結合”開創科創企業孵化新模式。全國人大代表、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介紹,長三角國創中心已在上海和江蘇統籌布局建設專業研發平臺103家,為產業發展提供高水平技術供給;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累計實施重大原創性技術項目137項。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試驗田”碩果累累。截至目前,9個城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國13.3%,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占全國11%,獨角獸企業數量占全國12%,科創板上市企業總數占全國1/5,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占全國13%,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10.1%。
更多的“真金白銀”投向科技創新。上�?傄幠�100億元的未來產業基金,江蘇規模50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浙江總規模2000億元的“415X”先進制造業專項基金群,安徽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叢林”……長三角正“生成”更多的耐心資本。
“我們以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為己任,助力上海三大先導產業�!比珖舜蟠�,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希望更好地支持政府資金和國有資本投向科技創新。
“長三角是我國金融創新的橋頭堡�!比珖䥇f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說,應發揮長三角金融創新優勢,著力構建穩定、多元、長期的科技創新資金投入體系,推動科技、產業與資本形成良性循環。
動能變足:“催生”一體化合力 “刷新”未來場景
開年以來,以DeepSeek為代表的杭州“六小龍”爆火“出圈”,彰顯令人驚嘆的硬科技與軟實力。在長三角,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身姿矯健的人形機器人、展翅欲飛的低空經濟、方興未艾的量子信息,不斷孕育萬億產業的新勢力,積蓄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一花獨放不是春。不少代表委員提出,長三角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引導產業和經濟合理布局。通過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發展新動能。
“長三角地區特別是示范區建設,過去幾年來,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空間規劃、產業規劃以及重點項目協同等多個層面,已經形成了非常堅實的一體化銜接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比珖舜蟠�、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認為,下一步,長三角應發揮區域市場聯系緊密的優勢條件,率先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
他提出,要進一步發揮地方協同立法的作用,增強長三角地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的制度供給和保障;要聚焦交通物流網絡基礎設施高標準聯通,繼續加大力度推進重大通道建設,放大長江黃金水道貫通長三角和中西部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讓更多龍頭企業成為創新鏈產業鏈“鏈主”�!褒堫^企業應主導或參與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政府加大平臺建設支持力度,創新體制機制,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比珖舜蟠�、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說,民營企業擁有強大的產業基礎,要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業創新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不少代表委員提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避免“內卷式”競爭�!拔磥懋a業對于長三角區域乃至全國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眲c說,長三角應當高度重視在未來產業領域創新力量的合理規劃和一體化布局,確保創新資源的高效、精準投入。
春來潮涌東風勁,揚帆奮進正當時。用加法協同科技創新,用乘法撬動耐心資本,長三角以求新應變的精氣神,解答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焊接車間火花四射、工業機器人揮舞手臂——位于安徽蕪湖的奇瑞汽車智造一工廠內,滿足多款車型幾十種參數的混合車型產線正在加緊生產,平均1分鐘下線一輛新車。
一輛新能源汽車,見證長三角的創新速度和產業厚度——三省一市“四輪”驅動,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在4小時車程內配齊所需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成長為長三角重要的萬億級產業之一。
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
不少代表委員表示,長三角已初步形成傳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有序交織的發展格局。下一步,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培育更多的創新型龍頭企業,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中國式現代化中更好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產業變強:“升級”傳統賽道 “開辟”新興賽道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中國制造的主賽道之一,2024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全國每10臺新能源汽車,4臺在長三角“出生”。截至目前,長三角三省一市共有13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是其中之一。
“變化太快了!”深耕汽車零部件行業30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今飛控股集團董事長葛炳灶說,汽車產業的特點就是要整合聯動、分工協作,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協同與全球化布局,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越跑越快”。
目前,長三角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的產業規模,分別約占全國的3/5、1/3和1/3。
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4500億元�!吧虾R蔀椤疃_發者’的城市�!比珖䥇f委員、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英說,上海將以探索人工智能新范式為抓手,推動在人形機器人、智能駕駛、智能終端等領域加快布局,立足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培育智能經濟。
具身智能、智能機器人今年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從春晚“扭秧歌”到“爬坡越坎”,再到進廠“打螺絲”,以宇樹科技為代表的“長三角出品”的人形機器人大顯身手。
“AI驅動機器人每天進化非�?�,每天給我的驚喜非常大�!庇顦淇萍紕撌既送跖d興的話令人振奮。截至2024年底,全國人形機器人企業已近百家;2025年,預計國內將有上萬臺人形機器人投入市場。目前,江蘇、浙江等地已率先出臺支持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相關政策。
2月20日,長三角又一條城際“飛的”——江蘇海門至上海雙向低空載客常態化航線實現首飛。從應用場景到低空產業鏈,低空經濟已然展翅高飛。
“長三角低空經濟處于加速起步階段,須在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技術攻關、標準法規制定等方面加大探索�!睆堄⒄f,長三角在人才集聚、設施聯通、產業鏈協同等方面具備優勢,應當率先試點,加快推進標準互通、頻率互通、數據互通、監管互通。
科創變濃:“置頂”科技創新 “生成”耐心資本
“滿載”創新的新能源汽車領跑全球,彰顯長三角區域的創新濃度。2023年,長三角區域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邁上萬億元臺階,投入總量占全國30.5%;區域研發投入強度達3.3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68個百分點。
“安徽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受益者�!比珖䥇f委員、合肥合鍛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建文說,以科技創新為例,合肥是全國五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大科學裝置帶來的創新力量和“沿途下蛋”成果,結合合肥豐富的應用場景,推動了產業發展和人才聚合。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在長三角,科技創新是三省一市的“置頂項”與“共享點”:
——區域科技資源共享網絡進一步深化。截至2025年2月,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集聚大型科學儀器超4.7萬臺(套),長三角科技創新券支持企業購買創新服務超7300單,創新券支持金額超1.8億元,帶動企業購買科技服務超過5.5億元。
——“撥投結合”開創科創企業孵化新模式。全國人大代表、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介紹,長三角國創中心已在上海和江蘇統籌布局建設專業研發平臺103家,為產業發展提供高水平技術供給;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累計實施重大原創性技術項目137項。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試驗田”碩果累累。截至目前,9個城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國13.3%,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占全國11%,獨角獸企業數量占全國12%,科創板上市企業總數占全國1/5,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占全國13%,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10.1%。
更多的“真金白銀”投向科技創新。上�?傄幠�100億元的未來產業基金,江蘇規模50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浙江總規模2000億元的“415X”先進制造業專項基金群,安徽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叢林”……長三角正“生成”更多的耐心資本。
“我們以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為己任,助力上海三大先導產業�!比珖舜蟠�,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希望更好地支持政府資金和國有資本投向科技創新。
“長三角是我國金融創新的橋頭堡�!比珖䥇f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說,應發揮長三角金融創新優勢,著力構建穩定、多元、長期的科技創新資金投入體系,推動科技、產業與資本形成良性循環。
動能變足:“催生”一體化合力 “刷新”未來場景
開年以來,以DeepSeek為代表的杭州“六小龍”爆火“出圈”,彰顯令人驚嘆的硬科技與軟實力。在長三角,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身姿矯健的人形機器人、展翅欲飛的低空經濟、方興未艾的量子信息,不斷孕育萬億產業的新勢力,積蓄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一花獨放不是春。不少代表委員提出,長三角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引導產業和經濟合理布局。通過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發展新動能。
“長三角地區特別是示范區建設,過去幾年來,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空間規劃、產業規劃以及重點項目協同等多個層面,已經形成了非常堅實的一體化銜接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比珖舜蟠�、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認為,下一步,長三角應發揮區域市場聯系緊密的優勢條件,率先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
他提出,要進一步發揮地方協同立法的作用,增強長三角地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的制度供給和保障;要聚焦交通物流網絡基礎設施高標準聯通,繼續加大力度推進重大通道建設,放大長江黃金水道貫通長三角和中西部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讓更多龍頭企業成為創新鏈產業鏈“鏈主”�!褒堫^企業應主導或參與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政府加大平臺建設支持力度,創新體制機制,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比珖舜蟠�、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說,民營企業擁有強大的產業基礎,要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業創新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不少代表委員提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避免“內卷式”競爭�!拔磥懋a業對于長三角區域乃至全國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眲c說,長三角應當高度重視在未來產業領域創新力量的合理規劃和一體化布局,確保創新資源的高效、精準投入。
春來潮涌東風勁,揚帆奮進正當時。用加法協同科技創新,用乘法撬動耐心資本,長三角以求新應變的精氣神,解答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