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管理“焦作模式”受關注
新聞中心首頁
今年年初以來,我市物業管理工作以“紅色物業”創建為引領,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精髓,切實推動物業矛盾糾紛源頭化解,著力解決社區治理和物業管理服務的難點、痛點、堵點,依法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初步形成了物業矛盾糾紛化解的“焦作模式”。10月23日,河南省物業管理工作座談會在我市召開。市住房保障中心就我市創新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化解物業糾紛“焦作模式”,在會上作先進經驗交流。
市住房保障中心以市城區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運行為契機,將物業矛盾糾紛調處融入全市大格局,借助政法部門力量,整合多方資源,全力調解物業矛盾糾紛。該中心成立由黨委書記、主任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物業矛盾糾紛調處領導小組,負責全市物業矛盾的調處化解工作。物業矛盾糾紛調處領導小組深入全市30多個物業小區開展調研,對發現的水電氣暖、歷史遺留、生活糾紛、行業服務四類問題進行梳理分析,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制訂分類分步實施方案。今年3月份,物業矛盾糾紛調處領導小組依托市物業管理協會,成立了公益性的物業服務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選拔18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調解員,建立了焦作市物業行業調解員名錄庫。同時,我市還建立“市級統籌協調、縣(市、區)組織推動、街道主體負責、社區具體落實”的四級物業管理網絡,指導四城區及高新區41個街道、102個社區分別建立調處平臺,做到有場所、有人員、有辦公條件,初步形成了調解合力。
在調解工作中,我市通過探索實施“四步工作法”(物業服務企業主動調—街道社區基層調—市矛調中心幫助調—法院及時判),建立聯動調解機制,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創新調解方法,成功化解了多起矛盾糾紛。據統計,今年年初以來,共受理物業矛盾糾紛893起,調解結案556起,調解成功516起,調解成功率93%。大量物業矛盾糾紛在基層得到化解,物業小區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基層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記者 梁智玲)
總值班:陳 彬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郭 劍 |
編 輯:劉鳴捷 |
�!Γ杭А∠� |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今年年初以來,我市物業管理工作以“紅色物業”創建為引領,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精髓,切實推動物業矛盾糾紛源頭化解,著力解決社區治理和物業管理服務的難點、痛點、堵點,依法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初步形成了物業矛盾糾紛化解的“焦作模式”。10月23日,河南省物業管理工作座談會在我市召開。市住房保障中心就我市創新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化解物業糾紛“焦作模式”,在會上作先進經驗交流。
市住房保障中心以市城區矛盾糾紛聯合調處中心運行為契機,將物業矛盾糾紛調處融入全市大格局,借助政法部門力量,整合多方資源,全力調解物業矛盾糾紛。該中心成立由黨委書記、主任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物業矛盾糾紛調處領導小組,負責全市物業矛盾的調處化解工作。物業矛盾糾紛調處領導小組深入全市30多個物業小區開展調研,對發現的水電氣暖、歷史遺留、生活糾紛、行業服務四類問題進行梳理分析,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制訂分類分步實施方案。今年3月份,物業矛盾糾紛調處領導小組依托市物業管理協會,成立了公益性的物業服務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選拔18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調解員,建立了焦作市物業行業調解員名錄庫。同時,我市還建立“市級統籌協調、縣(市、區)組織推動、街道主體負責、社區具體落實”的四級物業管理網絡,指導四城區及高新區41個街道、102個社區分別建立調處平臺,做到有場所、有人員、有辦公條件,初步形成了調解合力。
在調解工作中,我市通過探索實施“四步工作法”(物業服務企業主動調—街道社區基層調—市矛調中心幫助調—法院及時判),建立聯動調解機制,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創新調解方法,成功化解了多起矛盾糾紛。據統計,今年年初以來,共受理物業矛盾糾紛893起,調解結案556起,調解成功516起,調解成功率93%。大量物業矛盾糾紛在基層得到化解,物業小區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基層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記者 梁智玲)
總值班:陳 彬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郭 劍 |
編 輯:劉鳴捷 |
�!Γ杭А∠�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