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去年以來,博愛縣堅持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大力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不斷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探索走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徑。
該縣在延續鄉風文明型、產業帶動型、文化引領型、鄉村旅游型、城郊融合型“五型村莊”建設基礎上,去年共打造圖王、泗溝等20個縣級和美村,爭創8個省級和美村、8個省級富美村,探索出一條減負賦能背景下和美鄉村建設務實新路徑。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該縣圍繞南部蔬菜產業、中部兩牛產業、北部休閑農業三大特色產業片區,與中國農科院中原研究中心開展多層次院地合作,守好群眾的“菜籃子、肉案子、奶罐子、果盤子”。建立果蔬新品種、新技術綜合試驗基地2個,蔬菜年產量、產值均占全市三分之一份額;育苗基地年育苗能力達到1億株,占全市總育苗能力的四分之三;優質林果種植面積2萬畝,年產各類水果4萬噸。
因地制宜盤活資源,農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該縣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資源,用好做足竹文化、水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將藝術文化精髓與鄉村建設融合,以文化增添美麗鄉愁,繼西張趕村“竹泉游”后,打造的泗溝村“竹林里”也多次吸引中央和省級媒體聚焦,持續叫響博愛縣“太行竹林水鄉”品牌。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該縣堅持系統整治,一體推進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路域環境治理、城鄉環境整治,推動全域風貌提質。2024年共完成32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對月山鎮下秦河沿線11個村的污水管網進行改造,并同步開展改廁工作;以沁河、大沙河、丹河等14條河流及57處農村排澇河道及小微水體為整治重點,定期對河道整治清潔。每年投入2600萬元,聘請鄭州清塵公司進行城鄉一體化垃圾收集轉運;投資6億元建成焦西靜脈產業園,解決全縣及周邊三縣(市)垃圾處理問題,實現全域生活垃圾處理“零填埋”、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硬化110個村背街小巷,整治空宅院3321座,改建小花園等527處。
鞏固脫貧成果有力有效。該縣投入產業發展資金4860萬元,實施優質林果、食品加工、冷藏保鮮等特色產業項目53個,建立育、種、產、銷鏈式體系,初步形成了蔬菜、林果、竹林、澡巾、懷姜等土特產品牌。全縣233個產業項目收益1233萬元,收益率6.9%。
長效機制創新同樣可圈可點。該縣通過整合社會捐助、政策融資、部門整合、財政配套、向上爭取、群眾自籌等六方力量,用好全省第一支鄉村振興暨雙百雙爭公益基金,為村企牽線搭橋,打造出企地共創、共建、共享和美鄉村新路徑。其中,博愛新開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對口幫扶圖王村,通過整合項目資金和企業幫扶,累計投資464萬元,用于背街小巷硬化、太陽能路燈安裝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解決了資金難題。河南天基輪胎有限公司注資800萬元,打造西張趕“竹里鄉居”民宿項目,為鄉村旅游再添新亮點。
(記者 王愛紅)
總值班:胡培軍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拜利萍 |
編 輯:陳 婷 |
�!Γ褐x欣汝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去年以來,博愛縣堅持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大力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不斷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探索走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徑。
該縣在延續鄉風文明型、產業帶動型、文化引領型、鄉村旅游型、城郊融合型“五型村莊”建設基礎上,去年共打造圖王、泗溝等20個縣級和美村,爭創8個省級和美村、8個省級富美村,探索出一條減負賦能背景下和美鄉村建設務實新路徑。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該縣圍繞南部蔬菜產業、中部兩牛產業、北部休閑農業三大特色產業片區,與中國農科院中原研究中心開展多層次院地合作,守好群眾的“菜籃子、肉案子、奶罐子、果盤子”。建立果蔬新品種、新技術綜合試驗基地2個,蔬菜年產量、產值均占全市三分之一份額;育苗基地年育苗能力達到1億株,占全市總育苗能力的四分之三;優質林果種植面積2萬畝,年產各類水果4萬噸。
因地制宜盤活資源,農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該縣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資源,用好做足竹文化、水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將藝術文化精髓與鄉村建設融合,以文化增添美麗鄉愁,繼西張趕村“竹泉游”后,打造的泗溝村“竹林里”也多次吸引中央和省級媒體聚焦,持續叫響博愛縣“太行竹林水鄉”品牌。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該縣堅持系統整治,一體推進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路域環境治理、城鄉環境整治,推動全域風貌提質。2024年共完成32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對月山鎮下秦河沿線11個村的污水管網進行改造,并同步開展改廁工作;以沁河、大沙河、丹河等14條河流及57處農村排澇河道及小微水體為整治重點,定期對河道整治清潔。每年投入2600萬元,聘請鄭州清塵公司進行城鄉一體化垃圾收集轉運;投資6億元建成焦西靜脈產業園,解決全縣及周邊三縣(市)垃圾處理問題,實現全域生活垃圾處理“零填埋”、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硬化110個村背街小巷,整治空宅院3321座,改建小花園等527處。
鞏固脫貧成果有力有效。該縣投入產業發展資金4860萬元,實施優質林果、食品加工、冷藏保鮮等特色產業項目53個,建立育、種、產、銷鏈式體系,初步形成了蔬菜、林果、竹林、澡巾、懷姜等土特產品牌。全縣233個產業項目收益1233萬元,收益率6.9%。
長效機制創新同樣可圈可點。該縣通過整合社會捐助、政策融資、部門整合、財政配套、向上爭取、群眾自籌等六方力量,用好全省第一支鄉村振興暨雙百雙爭公益基金,為村企牽線搭橋,打造出企地共創、共建、共享和美鄉村新路徑。其中,博愛新開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對口幫扶圖王村,通過整合項目資金和企業幫扶,累計投資464萬元,用于背街小巷硬化、太陽能路燈安裝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解決了資金難題。河南天基輪胎有限公司注資800萬元,打造西張趕“竹里鄉居”民宿項目,為鄉村旅游再添新亮點。
(記者 王愛紅)
總值班:胡培軍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拜利萍 |
編 輯:陳 婷 |
�!Γ褐x欣汝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