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5bh9x"></output>

<menuitem id="5bh9x"></menuitem>

<video id="5bh9x"></video>

        <menuitem id="5bh9x"></menuitem>
        <video id="5bh9x"></video>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時評 > 新聞時評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摒棄貪念 遠離詐騙
              □聆 聽
              更新時間:2024/12/5 16:20:36    來源:焦作晚報

                沒有網購,卻收到能領取巨額資金的快件,真有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日前,市民高女士收到一個陌生快件,里面是可領320萬元扶貧資金的“專項扶貧資金發放通知書”。事實上,這是一個騙局,您可得擦亮眼睛。

              (據《焦作晚報》)

                如今,網絡騙局層出不窮、花樣翻新,令人防不勝防。從盜取QQ、微信,到購票退票、退費退稅詐騙,從冒充電商客服,到發送釣魚網站詐騙,甚至還有冒充公檢法詐騙。近期,又冒出郵寄快件詐騙,騙子打著“發放專項扶貧資金”的幌子行騙。騙子無論承諾多么誘人,最終目的就是騙取手續費、保證金。

                在我們生活中,網絡詐騙之所以能屢屢得手,背后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信息泄露,犯罪分子能精準找上門,其根源多是個人信息被泄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不小心就會泄露自己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和身份證號。當然,也不乏個別不良從業者監守自盜,為了私利非法販賣信息。因此,我們要時刻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

                二是貪心作祟,詐騙者利用普通人的心理弱點,精心策劃騙局,針對部分人愛占便宜的心理,向他們拋出高額回報的誘餌。然后,再用層層遞進的謊言,誘使他們一步一步掉進設置好的陷阱里。像“發放專項扶貧資金”這類騙局,只要不被“320萬元扶貧資金”迷了眼,就不會輕易上當。

                三是欺騙恐嚇。詐騙者掌握了你的個人信息,往往謊稱親人遭遇車禍等意外,急需搶救治療來騙取你的錢財。還有的詐騙者冒充公檢法和稅務人員,利用違法行為這頂大帽子來恐嚇你進行轉賬操作,在轉賬過程中套取你的驗證碼和密碼,從而轉移你的賬戶資金。

                雖然詐騙手段五花八門,但實際上防范起來并非難事。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只要遵紀守法,摒棄貪念,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騙子再費盡心機,也只能空手而歸。

              新聞編輯:劉鳴捷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摒棄貪念 遠離詐騙
              □聆 聽
              2024/12/5 16:20:36    來源:焦作晚報

                沒有網購,卻收到能領取巨額資金的快件,真有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日前,市民高女士收到一個陌生快件,里面是可領320萬元扶貧資金的“專項扶貧資金發放通知書”。事實上,這是一個騙局,您可得擦亮眼睛。

              (據《焦作晚報》)

                如今,網絡騙局層出不窮、花樣翻新,令人防不勝防。從盜取QQ、微信,到購票退票、退費退稅詐騙,從冒充電商客服,到發送釣魚網站詐騙,甚至還有冒充公檢法詐騙。近期,又冒出郵寄快件詐騙,騙子打著“發放專項扶貧資金”的幌子行騙。騙子無論承諾多么誘人,最終目的就是騙取手續費、保證金。

                在我們生活中,網絡詐騙之所以能屢屢得手,背后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信息泄露,犯罪分子能精準找上門,其根源多是個人信息被泄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不小心就會泄露自己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和身份證號。當然,也不乏個別不良從業者監守自盜,為了私利非法販賣信息。因此,我們要時刻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

                二是貪心作祟,詐騙者利用普通人的心理弱點,精心策劃騙局,針對部分人愛占便宜的心理,向他們拋出高額回報的誘餌。然后,再用層層遞進的謊言,誘使他們一步一步掉進設置好的陷阱里。像“發放專項扶貧資金”這類騙局,只要不被“320萬元扶貧資金”迷了眼,就不會輕易上當。

                三是欺騙恐嚇。詐騙者掌握了你的個人信息,往往謊稱親人遭遇車禍等意外,急需搶救治療來騙取你的錢財。還有的詐騙者冒充公檢法和稅務人員,利用違法行為這頂大帽子來恐嚇你進行轉賬操作,在轉賬過程中套取你的驗證碼和密碼,從而轉移你的賬戶資金。

                雖然詐騙手段五花八門,但實際上防范起來并非難事。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只要遵紀守法,摒棄貪念,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騙子再費盡心機,也只能空手而歸。

              新聞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_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看9_日本人成精品视频在线_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output id="5bh9x"></output>

              <menuitem id="5bh9x"></menuitem>

              <video id="5bh9x"></video>

                    <menuitem id="5bh9x"></menuitem>
                    <video id="5bh9x"></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