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本報記者 尹紅杰 本報通訊員 周曉輝
山河相望,豫哈情深。
從悠遠的“玉石之路”,到輝煌的“絲綢之路”;從政府間全面合作,到民間的頻繁往來,中原和天山始終密切相連,根脈相牽。
2023年5月,第十一批河南援疆開展以來,全體河南援疆干部人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堅持全面援疆、精準援疆、長期援疆,立足受援地所需、河南省所能,擔應盡之責、謀務實之策、行固本之舉,努力開創對口援疆工作新局面、共繪富民興疆新畫卷。
民生惠疆暖人心
3月17日,哈密市伊州區柳樹溝鄉一棵樹村72歲的開斯克·艾優老人,又來到河南援建的柳樹溝鄉衛生院中醫館針灸治療自己的關節炎。
經過治療,當銀針從腿里拔出,穩穩站住的開斯克·艾優開心地說:“好多了,好多了,感謝河南援疆送來好醫生、好醫術!”
中醫館里開斯克·艾優的感謝,是一位普通哈薩克族老人對第十一批河南援疆工作的肯定。
讓哈密及第十三師新星市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億萬中原兒女念茲在茲,情同手足。
河南援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把援疆資金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把援疆工作的綜合效益落在辦好民生實事上,切實為當地各族群眾帶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建最美鄉村。在河南援疆產業幫扶下,哈密市伊州區柳樹溝鄉一棵樹村發展迅速,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40余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58萬元;河南援疆還派出基層黨建專家,指導該村健全完善基層治理模式,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加快城鄉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上奮勇爭先,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建最美學校。2024年,河南援建的哈密市豫哈實驗學校和豫哈第二、第三實驗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全部投入使用,成為當地群眾眼中的“最美學�!�。
建最好醫院。河南在哈密市中心醫院掛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哈密醫院、國家遠程醫療中心哈密分中心;第十三師新星市紅星醫院在河南援疆幫扶下,成功創建國家級卒中中心、胸痛中心……
第十一批河南援疆開展以來,已選派援疆醫療專家407人,接診16.71萬人次,實施手術5341臺,救治疑難危重病例4462例;選派各類教育人才1200余人,打造“組團式”援疆試點學校20所,建成師資培訓基地20個,形成涵蓋受援地所有學段、全部學科的“組團式”教育援疆新格局。
產業興疆強信心
豫哈合作,產業先行。
自2023年7月26日成立起,河南援疆大力支持建設的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就備受關注,被稱為河南產業援疆“高速公路”。截至2025年2月,平臺已累計引進10個產業項目和10家研究機構,總投資達99.8億元,其中已開工落地項目6個、研發機構3家。
河南援疆優化產業支援路徑,在增強“造血”功能上下功夫、求實效。推動企業、商會、協會交流交往,鼓勵河南骨干企業在哈密及第十三師新星市布局生產基地,支持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
河南省地質局來了,成立河南地質哈密工作站,助力礦產資源開發,為發展鈦基、鎂基、硅基新材料等產業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
河南龍成集團來了,投資超百億元在哈密伊吾縣建設1500萬噸/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
河南神火集團來了,在哈密合作開發優質煤炭資源,未來向煤制氣產業延伸;
中豫航空、中豫國際港務集團來了,拓展物流新通道,幫助哈密形成東聯西出南通北拓的公鐵航多式聯運交通大格局;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來了,幫助建立豫哈就業創業綜合信息一體化平臺系統,與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創業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互聯互通,當地企業不出哈密,就能從河南招到員工;
鄭州數據交易中心來了,與伊州區合作共建哈密數據要素產業園,做優做強數字經濟,助力哈密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體系;
各種創新主體來了,豫地科技豫哈地質科技園、河南省科學院豫哈創新聯動中心、河南省農科院豫哈科技服務中心、豫新能源研究院相繼建立。
據統計,2023年至2024年,河南援疆在哈密市投入規劃內資金11.08億元,在第十三師新星市投入2.4億元,同時引導更多優勢企業來哈密及第十三師新星市投資興業,讓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戶當地,支持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在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上奮勇爭先。
文化潤疆筑同心
“漢字很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大家都被深深吸引了�!�
一談起2024年7月在哈密市博物館舉辦的“漢字之美——中華漢字展”,林妙瑾就贊不絕口。當時,還是哈密市第二小學六(6)班學生的她作為博物館紅領巾講解員,向人們講述漢字的魅力。該展覽共接待青少年4000余人次,接待疆內外游客71585人次。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河南援疆充分發揮河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加強兩地人文交流,不斷增強文化認同、增進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建強文化陣地。河南援疆在哈密投資3300萬元建設了左公文化苑,投資5000萬元建設哈密文化館,投資1.2億元建設豫疆歷史文化交流中心,支持鄉鎮、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左公文化苑開放后累計接待各族群眾30多萬人次,成為哈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陣地和名片。
增強文化認同。引進《梨園春》《水月洛神》《大河安瀾》以及豫劇《焦裕祿》等中原文化精品到哈密、第十三師新星市基層展演,累計舉辦130余場活動,深受歡迎,惠及群眾150萬人次。
力促交往交流。組織“河南人游哈密”活動,累計輸送內地游客超50萬人次來到哈密、了解新疆。同時組織哈密90余批次5000余人到河南學習培訓,促進兩地各族群眾大眾化、常態化交流互動。鄭州地鐵開通“哈密號”“新星號”專列,6個省轄市開通“哈密號”公交,宣傳新疆文化和農產品,推介銷售哈密瓜等農產品超1.6億元,吸引游客4萬余人次。
……
一舉一動,飽含深情,有力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根植各族群眾心靈,讓“兩地一家親”的友好情誼代代相傳。
人才援疆踐初心
一身土兩腳泥,把豫哈情深寫在哈密大地。
2024年8月1日晚8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風塵仆仆走出伊州機場。他不顧旅途勞頓,直接乘車趕赴哈密市伊州區柳樹溝鄉和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馬不停蹄走進河南省農科院援建的花生種植基地開展農業技術指導。
河南援疆高度重視人才援疆工作,把其視為做好對口援疆工作的第一資源。
協調張新友和10名中原學者在哈密分別設立工作站;
申請年度援疆資金1200余萬元專項支持河南名醫、名師等特色品牌項目;
選派河南高校教師共50人到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工作,其中博士41名、碩士9名,支持當地本科職業大學創建;
選取河南10所優質高職院校以“10+1”模式對口援建第十三師新星市職業教育,助推當地創建首個高職院�!滦锹殬I技術學院。
據統計,第十一批援疆工作開展以來,除了中組部選派的229名援疆干部人才,河南還累計選派1000余名干部人才赴哈密及第十三師新星市從事柔性幫扶工作,引進3000余名各類人才到哈密和第十三師新星市工作。
……
河南援疆步履鏗鏘,有力促進了受援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群眾幸福安康,不斷提升著援疆綜合效益。
“下一步,河南援疆前指和全體援疆干部人才,要在豫新兩省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四高四爭先’要求為動力,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全面提升、務實高效,扎實做好教育援疆、醫療援疆、產業援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潤疆等工作,以實干實績實效展現河南援疆干部的良好形象,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奮勇爭先,為開創豫新合作交流新局面、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建設美麗新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也是一生值得自豪的貢獻!”哈密市委副書記,河南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黨委書記盧希望說。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尹紅杰 本報通訊員 周曉輝
山河相望,豫哈情深。
從悠遠的“玉石之路”,到輝煌的“絲綢之路”;從政府間全面合作,到民間的頻繁往來,中原和天山始終密切相連,根脈相牽。
2023年5月,第十一批河南援疆開展以來,全體河南援疆干部人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堅持全面援疆、精準援疆、長期援疆,立足受援地所需、河南省所能,擔應盡之責、謀務實之策、行固本之舉,努力開創對口援疆工作新局面、共繪富民興疆新畫卷。
民生惠疆暖人心
3月17日,哈密市伊州區柳樹溝鄉一棵樹村72歲的開斯克·艾優老人,又來到河南援建的柳樹溝鄉衛生院中醫館針灸治療自己的關節炎。
經過治療,當銀針從腿里拔出,穩穩站住的開斯克·艾優開心地說:“好多了,好多了,感謝河南援疆送來好醫生、好醫術!”
中醫館里開斯克·艾優的感謝,是一位普通哈薩克族老人對第十一批河南援疆工作的肯定。
讓哈密及第十三師新星市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億萬中原兒女念茲在茲,情同手足。
河南援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把援疆資金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把援疆工作的綜合效益落在辦好民生實事上,切實為當地各族群眾帶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建最美鄉村。在河南援疆產業幫扶下,哈密市伊州區柳樹溝鄉一棵樹村發展迅速,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40余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58萬元;河南援疆還派出基層黨建專家,指導該村健全完善基層治理模式,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加快城鄉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上奮勇爭先,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建最美學校。2024年,河南援建的哈密市豫哈實驗學校和豫哈第二、第三實驗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全部投入使用,成為當地群眾眼中的“最美學�!�。
建最好醫院。河南在哈密市中心醫院掛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哈密醫院、國家遠程醫療中心哈密分中心;第十三師新星市紅星醫院在河南援疆幫扶下,成功創建國家級卒中中心、胸痛中心……
第十一批河南援疆開展以來,已選派援疆醫療專家407人,接診16.71萬人次,實施手術5341臺,救治疑難危重病例4462例;選派各類教育人才1200余人,打造“組團式”援疆試點學校20所,建成師資培訓基地20個,形成涵蓋受援地所有學段、全部學科的“組團式”教育援疆新格局。
產業興疆強信心
豫哈合作,產業先行。
自2023年7月26日成立起,河南援疆大力支持建設的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就備受關注,被稱為河南產業援疆“高速公路”。截至2025年2月,平臺已累計引進10個產業項目和10家研究機構,總投資達99.8億元,其中已開工落地項目6個、研發機構3家。
河南援疆優化產業支援路徑,在增強“造血”功能上下功夫、求實效。推動企業、商會、協會交流交往,鼓勵河南骨干企業在哈密及第十三師新星市布局生產基地,支持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
河南省地質局來了,成立河南地質哈密工作站,助力礦產資源開發,為發展鈦基、鎂基、硅基新材料等產業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
河南龍成集團來了,投資超百億元在哈密伊吾縣建設1500萬噸/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
河南神火集團來了,在哈密合作開發優質煤炭資源,未來向煤制氣產業延伸;
中豫航空、中豫國際港務集團來了,拓展物流新通道,幫助哈密形成東聯西出南通北拓的公鐵航多式聯運交通大格局;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來了,幫助建立豫哈就業創業綜合信息一體化平臺系統,與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創業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互聯互通,當地企業不出哈密,就能從河南招到員工;
鄭州數據交易中心來了,與伊州區合作共建哈密數據要素產業園,做優做強數字經濟,助力哈密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體系;
各種創新主體來了,豫地科技豫哈地質科技園、河南省科學院豫哈創新聯動中心、河南省農科院豫哈科技服務中心、豫新能源研究院相繼建立。
據統計,2023年至2024年,河南援疆在哈密市投入規劃內資金11.08億元,在第十三師新星市投入2.4億元,同時引導更多優勢企業來哈密及第十三師新星市投資興業,讓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戶當地,支持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在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上奮勇爭先。
文化潤疆筑同心
“漢字很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大家都被深深吸引了�!�
一談起2024年7月在哈密市博物館舉辦的“漢字之美——中華漢字展”,林妙瑾就贊不絕口。當時,還是哈密市第二小學六(6)班學生的她作為博物館紅領巾講解員,向人們講述漢字的魅力。該展覽共接待青少年4000余人次,接待疆內外游客71585人次。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河南援疆充分發揮河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加強兩地人文交流,不斷增強文化認同、增進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建強文化陣地。河南援疆在哈密投資3300萬元建設了左公文化苑,投資5000萬元建設哈密文化館,投資1.2億元建設豫疆歷史文化交流中心,支持鄉鎮、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左公文化苑開放后累計接待各族群眾30多萬人次,成為哈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陣地和名片。
增強文化認同。引進《梨園春》《水月洛神》《大河安瀾》以及豫劇《焦裕祿》等中原文化精品到哈密、第十三師新星市基層展演,累計舉辦130余場活動,深受歡迎,惠及群眾150萬人次。
力促交往交流。組織“河南人游哈密”活動,累計輸送內地游客超50萬人次來到哈密、了解新疆。同時組織哈密90余批次5000余人到河南學習培訓,促進兩地各族群眾大眾化、常態化交流互動。鄭州地鐵開通“哈密號”“新星號”專列,6個省轄市開通“哈密號”公交,宣傳新疆文化和農產品,推介銷售哈密瓜等農產品超1.6億元,吸引游客4萬余人次。
……
一舉一動,飽含深情,有力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根植各族群眾心靈,讓“兩地一家親”的友好情誼代代相傳。
人才援疆踐初心
一身土兩腳泥,把豫哈情深寫在哈密大地。
2024年8月1日晚8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風塵仆仆走出伊州機場。他不顧旅途勞頓,直接乘車趕赴哈密市伊州區柳樹溝鄉和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馬不停蹄走進河南省農科院援建的花生種植基地開展農業技術指導。
河南援疆高度重視人才援疆工作,把其視為做好對口援疆工作的第一資源。
協調張新友和10名中原學者在哈密分別設立工作站;
申請年度援疆資金1200余萬元專項支持河南名醫、名師等特色品牌項目;
選派河南高校教師共50人到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工作,其中博士41名、碩士9名,支持當地本科職業大學創建;
選取河南10所優質高職院校以“10+1”模式對口援建第十三師新星市職業教育,助推當地創建首個高職院�!滦锹殬I技術學院。
據統計,第十一批援疆工作開展以來,除了中組部選派的229名援疆干部人才,河南還累計選派1000余名干部人才赴哈密及第十三師新星市從事柔性幫扶工作,引進3000余名各類人才到哈密和第十三師新星市工作。
……
河南援疆步履鏗鏘,有力促進了受援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群眾幸福安康,不斷提升著援疆綜合效益。
“下一步,河南援疆前指和全體援疆干部人才,要在豫新兩省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四高四爭先’要求為動力,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全面提升、務實高效,扎實做好教育援疆、醫療援疆、產業援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潤疆等工作,以實干實績實效展現河南援疆干部的良好形象,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奮勇爭先,為開創豫新合作交流新局面、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建設美麗新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也是一生值得自豪的貢獻!”哈密市委副書記,河南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黨委書記盧希望說。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