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鐵路規劃建設) 制圖/郭晗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王訪賢
近日,呼南高鐵焦濟洛平段項目(簡稱“焦洛平高鐵”)建設動員會召開,標志著該項目即將轉入全面開工建設新階段。項目建成后,將結束濟源市不通高鐵的歷史。
同時,該線路串聯起豫西北、豫中地區,填補了豫西地區縱向高鐵空白,對加快構建中原現代化交通網絡體系,助力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惠民生濟源人的“高鐵夢”近了
看到焦洛平高鐵即將開工的消息,有濟源網友興奮不已說:“以后從家門口就能坐高鐵出去玩耍了,期待盡快建成!”
新建焦洛平高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之一“呼南通道”的組成部分,設計時速350公里,線路起自鄭太高鐵玨山線路所,向南經焦作市轄沁陽市,濟源市,跨黃河后引入鄭西高鐵洛陽龍門站,經洛陽市伊川、汝陽縣,平頂山市轄汝州市,接入鄭渝高鐵平頂山西站,新建線路長229.2公里,計劃總工期4年。
全線新設沁陽西、濟源東、孟津北、汝陽東、汝州南5座車站,改建洛陽龍門、焦作西站,預留伊川西站,待客流成熟時組織實施。
該項目建成后,將結束濟源市不通高鐵的歷史。
補短板洛陽形成“十”字形高鐵框架
焦洛平高鐵的建設,還將進一步填補豫西地區縱向高鐵空白,對完善河南“米”字形高鐵網互聯銜接,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河南已率先建成了“米”字形高鐵,高鐵通達性全國領先。
截至今年3月,河南共有京廣高鐵、徐蘭高鐵、鄭萬高鐵、鄭合高鐵、鄭太高鐵、濟鄭高鐵、商杭高鐵、日蘭高鐵、鄭開城際、鄭機城際、鄭焦城際等11條高鐵線路已建成投運,共有鄭州東等53個高鐵站點建成運營,但高鐵路網和高鐵站點分布卻并不均勻。
比如,作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洛陽市,2024年GDP排名全省第二、人口總量排名全省第五,但目前境內僅一座高鐵站。其相比于豫東地區的周口4座高鐵站、商丘5座高鐵站,屬欠發達狀態。
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洛陽、商丘、周口三市的GDP分別為:5818.6億元、3272.27億元、3635.62億元。
新建焦洛平高鐵將改變這一局面,其新建的5座高鐵站有2座(汝陽東、孟津北)在洛陽市境內。同時,焦洛平高鐵將與鄭西高鐵在洛陽境內形成“十”字形高鐵框架,助力洛陽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
這將為河南在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爭先進位提供戰略支撐。
強支撐促進要素流通、產業升級
在河南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龍志剛看來,焦洛平高鐵的建設是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要素資源流通、擴大市場輻射范圍和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他分析,從要素流通角度看,焦洛平高鐵作為呼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提升了豫西地區綜合交通運輸效率,更為人才、資金、技術等在全國范圍內跨區域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提供便捷的交通運輸通道。
從拓展市場輻射范圍角度看,焦洛平高鐵不僅強化了河南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優勢,還通過與周邊高鐵網絡的互聯互通,將河南的市場輻射半徑進一步擴大至華中、華北、華東等更廣泛的區域,使河南成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循環樞紐、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的重要支點。
從推動產業升級與協同角度看,焦作的制造業、洛陽的裝備制造業與平頂山的能源產業,可借助高鐵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提升河南在全國產業分工中的地位。
同時,高鐵的建設也將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駐沿線城市,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推動河南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助力河南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