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5bh9x"></output>

<menuitem id="5bh9x"></menuitem>

<video id="5bh9x"></video>

        <menuitem id="5bh9x"></menuitem>
        <video id="5bh9x"></video>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典山陽 > 歷史名人 > 正文
             
               

              經典山陽

              鄭其貴:帶領決七團戰斗在懷川
              □吉懷儒 吉鴻宇
              更新時間:2025/1/3 16:04:42    來源:焦作晚報

                鄭其貴。(照片由作者提供)

                鄭其貴,原名孫灝正,安徽金寨人。早年參加赤衛隊,后被編入紅軍隊伍,參加過長征�?谷諔馉帟r期,他任“決七團”政治委員,帶領部隊戰斗在豫晉邊區特別是焦作一帶,為焦作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了貢獻——

                鄭其貴,1914年生,安徽省金寨縣雙河鎮黃龍村人,出身貧寒。1929年參加赤衛隊,后來加入紅軍,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等職,曾任紅4軍第11師32團政治處宣傳股長。193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后,跟隨部隊西進入川,在戰斗中負傷致殘,留任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政治部組織科長、分院政治處主任、紅9軍醫院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長征。

                長征到延安后,鄭其貴前往抗大學習,畢業后留校任第5大隊大隊長。1939年后,他奔赴晉察冀戰場,任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直屬大隊黨總支書記、決七團政委。1943年9月,決七團為太行八分區(轄今焦作地區與山西陵川等地)的基干團,參加了百團大戰和焦作地區特別是攻克溫縣、收復沁陽城等戰(役)斗。

                抗日戰爭時期,在太行軍區第八軍分區有一支機智勇敢、英勇善戰的八路軍部隊——第7團。該團誕生于1937年11月下旬,其最早前身為山西省壺關縣抗日自衛隊,后改番號為“晉東南游擊第1支隊”。1940年2月,整編為決死第3縱隊7團(即決七團,隸屬太行三分區)。該團曾參加百團大戰、襲擊長治日軍飛機場,在山西省平順縣參加反掃蕩斗爭。1943年9月,太行八分區成立后,決七團和二團(老二團)為八分區的基干團。

                1943年9月中旬,決七團在團長郭本銀、政委孫灝正的帶領下,奉命由山西省武鄉縣白家窯出發,經黎城、平順、壺關等地,到陵川縣黃松背地區集結待命。9月28日,該團7連奇襲陵川奪火鎮偽區公所,斃敵30余名。30日,該團1連與7連冒雨行軍30多公里,奔襲晉城柳樹口鎮,殲滅偽軍1個連。至10月初,決七團已控制陵川南部、晉城東部及與焦作交界的山口地區,初步站住了腳。

                20世紀40年代初,歷史上盛產煤炭、有“豫北江南”之稱的沁(陽)博(愛)地區,在日偽軍的摧殘蹂躪下,成為土匪橫行、百業凋零的人間地獄。決七團指戰員初到博愛山區時,十室九空、尸橫遍野。修武、博愛山區出現“無人區”,群眾背井離鄉、饑寒交迫。

                該團指戰員們拿出自己的口糧送給群眾,自己吃野菜;他們在與敵、偽、頑戰斗的同時,還積極幫助群眾進行生產自救。10月10日,該團1連襲擊了博愛玄壇廟敵據點,搗毀日偽清化警備中隊和區公所,斃傷敵30余名,俘虜中隊長以下60余名。12日,該團4連襲擊道(口)清(化)鐵路百間房車站。

                決七團突然出現在沁(陽)博(愛)平原及道清鐵路沿線,打擊日寇,大長了老百姓的志氣。1944年4月,博愛城偽軍1個連到玄壇廟、陽邑廟換防,行進到寨豁以北南洞村附近時,遭到該團4連的伏擊,打死打傷偽軍40余名。5月初,該團4連、7連各1個排奇襲修武縣吳村偽軍據點,殲敵1個排。

                經過春夏的戰斗,日偽軍被迫撤出博愛、修武和沁陽靠山地區的一些據點。為保衛麥收、打擊搶糧之敵,決七團乘勝向博愛、修武平原地區發展。10月3日夜,決七團在友鄰部隊和民兵配合下,向博愛漢高城至柏山公路沿線據點發起進攻,攻克據點10余處,殲滅偽軍第83團4個連與偽清化保安聯隊1個連,打死偽軍40余名、俘虜300余名,繳獲八二炮1門、輕機槍12挺、長短槍250余支、戰馬6匹。切斷焦作之敵與沁陽日偽軍之間的聯系,為八路軍越過道清鐵路、挺進沁河兩岸創造了條件。

                12月8日,該團派出小分隊攻入道清鐵路柏山火車站,活捉偽軍7名,繳獲步槍9支。該團在開辟八分區的斗爭中,依靠群眾,主動出擊,打擊日偽,拔除據點,同老二團一道完成了開辟新區的任務,先后建立了陵川、陵高、晉東、沁博、修輝、修武等抗日民主政權。

                1945年1月,太行軍區響應毛主席“消滅敵偽,擴大解放區”的號召,于21日夜發動道清戰役。參戰部隊有第七、第八軍分區部隊,還有冀魯豫分局黨校警衛團和3個獨立營。當夜,八路軍由修武九里山突然南下越過道清鐵路,攻擊道清鐵路以南、平漢鐵路以西、沁陽以東地區的日偽軍。2月9日,決七團首先拔除修武郇封據點。

                2月12日是農歷除夕。決七團1連急行軍40公里奔赴輝縣趙固集,趁群眾過年燃放迎神爆竹之際,沖進敵據點,全殲偽軍1個連,乘勝攻下小崗村炮樓。4連、7連攻占了馬坊、陸村和李郭等據點,并爭取偽軍1個連投誠。3月7日,該團配合友鄰部隊參加對偽14旅劉明德殘部的圍殲,連克東、西板橋等據點,斃傷俘敵40余名,繳獲輕重機槍4挺、長短槍30支。19日至21日,八分區再次向日偽軍發動攻勢,該團連克博愛陽邑廟、界溝、金城等據點,殲敵100余名,繳槍70余支。

                此役,決七團攻克敵據點20余處,為八路軍越過道清線,開辟溫(縣)孟(縣)地區創造了條件。

                1945年5月,決七團進入溫(縣)沁(陽)孟(縣)3縣平原地區,在日寇的“格子網”(在日軍的囚籠政策統治下,抗日根據地被分割成許多小塊,稱“格子網”)里打擊日偽勢力,組建抗日政權,保衛群眾夏收。月底,該團參謀長古忠帶領4連和縣大隊在沁(陽)溫(縣)交界地區,殲滅偽興亞巡撫軍80余名,繳獲槍支50余支,同時拔除沁陽大木樓、南賈村和溫縣招賢集等日偽據點。

                6月4日,天剛破曉,該團5連在溫(縣)沁(陽)公路西宋村段,與外出搶糧的100余名日軍遭遇,連長牛樹德當機立斷,命令部隊搶占有利地形,把敵人壓縮在公路兩側的溝渠洼地。日軍先后4次反撲,均被擊退,偽軍1個連前來支援亦被擊潰。5連首戰告捷,士氣大振。6月8日凌晨,該團1連、3連和5連奉命殲滅日偽駐博愛縣陽廟鎮保安中隊,繳獲機槍3挺、步槍108支。6月9日,該團9連在武陟木欒店設伏,殲滅偽軍1個小隊。經過五、六兩個月的戰斗,在道清路南和黃河北岸又建立了兩個抗日縣政府,迫使日軍拆除道清鐵路焦作以西的路軌,出現了敵退我進的大好局面。

                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毛主席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8月15日,太行八分區發起對盤踞在溫縣日偽軍的進攻。溫縣是日寇的一個頑固堡壘,駐有偽河南保安第1師82團傅忠說部千余人、漢奸聯隊陳芹塘部300余人和日寇2個小隊37人。郭本銀、孫灝正親臨城下指揮戰斗,與友鄰部隊經過兩個晝夜激戰,攻克敵碉堡20多個,殲日偽軍100余名、俘虜60余名,余敵逃往博愛縣城。此時,溫縣城內的37名日軍依托城內文廟大碉堡堅固據點拒不投降。該團除留2個連繼續圍困外,其主力追殲逃向博愛的偽軍。31日,再度對溫縣日軍勸降無效后,遂發起強攻,全殲負隅頑抗的日軍,溫縣解放。

                9月中下旬,決七團擴編為3個營建制的甲種團,團長程英林、政委孫灝正、參謀長古忠、政治處主任郭鐵。10月,該團又投入對盤踞在豫北重鎮沁陽城的巨匪李端章部的攻堅戰。歷經一個多月的頑強戰斗,收復連接太南與豫北的軍事重鎮沁陽城。

                1945年12月13日,在豫晉邊區戰斗兩年多的決七團,奉命離開太行軍區第四軍分區(原第八軍分區)建制北上,在山西長治編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8縱隊23旅(即臨汾旅),決七團為該旅第67團。1949年2月,該團在太原編為解放軍第60軍179師535團,先后參加運城、臨汾、晉中和太原戰役,參加了解放西北、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創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

                決七團離開焦作地區后,孫灝正任太岳軍區第23旅、晉冀魯豫野戰軍第8縱隊23旅(臨汾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179師副政委(改名鄭其貴),第60軍180師師長。率部參加濟孟“八三戰役”和攻占曲沃等戰斗,參加解放運城、解放臨汾、晉中戰役和太原戰役,參加解放西北和西南剿匪的戰(役)斗。

                1951年3月,鄭其貴奉命率部赴朝參戰,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0軍180師師長(隸屬志愿軍第三兵團)。第五次戰役后,任志愿軍第三兵團管理處處長�;貒�,任吉林省軍區白城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1955年,鄭其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3年晉升為大校軍銜。1970年離職休養,1980年享受副軍級待遇。1990年1月26日,鄭其貴在合肥病逝。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鄭其貴:帶領決七團戰斗在懷川
              □吉懷儒 吉鴻宇
              2025/1/3 16:04:42    來源:焦作晚報

                鄭其貴。(照片由作者提供)

                鄭其貴,原名孫灝正,安徽金寨人。早年參加赤衛隊,后被編入紅軍隊伍,參加過長征�?谷諔馉帟r期,他任“決七團”政治委員,帶領部隊戰斗在豫晉邊區特別是焦作一帶,為焦作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了貢獻——

                鄭其貴,1914年生,安徽省金寨縣雙河鎮黃龍村人,出身貧寒。1929年參加赤衛隊,后來加入紅軍,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等職,曾任紅4軍第11師32團政治處宣傳股長。193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后,跟隨部隊西進入川,在戰斗中負傷致殘,留任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政治部組織科長、分院政治處主任、紅9軍醫院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長征。

                長征到延安后,鄭其貴前往抗大學習,畢業后留校任第5大隊大隊長。1939年后,他奔赴晉察冀戰場,任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直屬大隊黨總支書記、決七團政委。1943年9月,決七團為太行八分區(轄今焦作地區與山西陵川等地)的基干團,參加了百團大戰和焦作地區特別是攻克溫縣、收復沁陽城等戰(役)斗。

                抗日戰爭時期,在太行軍區第八軍分區有一支機智勇敢、英勇善戰的八路軍部隊——第7團。該團誕生于1937年11月下旬,其最早前身為山西省壺關縣抗日自衛隊,后改番號為“晉東南游擊第1支隊”。1940年2月,整編為決死第3縱隊7團(即決七團,隸屬太行三分區)。該團曾參加百團大戰、襲擊長治日軍飛機場,在山西省平順縣參加反掃蕩斗爭。1943年9月,太行八分區成立后,決七團和二團(老二團)為八分區的基干團。

                1943年9月中旬,決七團在團長郭本銀、政委孫灝正的帶領下,奉命由山西省武鄉縣白家窯出發,經黎城、平順、壺關等地,到陵川縣黃松背地區集結待命。9月28日,該團7連奇襲陵川奪火鎮偽區公所,斃敵30余名。30日,該團1連與7連冒雨行軍30多公里,奔襲晉城柳樹口鎮,殲滅偽軍1個連。至10月初,決七團已控制陵川南部、晉城東部及與焦作交界的山口地區,初步站住了腳。

                20世紀40年代初,歷史上盛產煤炭、有“豫北江南”之稱的沁(陽)博(愛)地區,在日偽軍的摧殘蹂躪下,成為土匪橫行、百業凋零的人間地獄。決七團指戰員初到博愛山區時,十室九空、尸橫遍野。修武、博愛山區出現“無人區”,群眾背井離鄉、饑寒交迫。

                該團指戰員們拿出自己的口糧送給群眾,自己吃野菜;他們在與敵、偽、頑戰斗的同時,還積極幫助群眾進行生產自救。10月10日,該團1連襲擊了博愛玄壇廟敵據點,搗毀日偽清化警備中隊和區公所,斃傷敵30余名,俘虜中隊長以下60余名。12日,該團4連襲擊道(口)清(化)鐵路百間房車站。

                決七團突然出現在沁(陽)博(愛)平原及道清鐵路沿線,打擊日寇,大長了老百姓的志氣。1944年4月,博愛城偽軍1個連到玄壇廟、陽邑廟換防,行進到寨豁以北南洞村附近時,遭到該團4連的伏擊,打死打傷偽軍40余名。5月初,該團4連、7連各1個排奇襲修武縣吳村偽軍據點,殲敵1個排。

                經過春夏的戰斗,日偽軍被迫撤出博愛、修武和沁陽靠山地區的一些據點。為保衛麥收、打擊搶糧之敵,決七團乘勝向博愛、修武平原地區發展。10月3日夜,決七團在友鄰部隊和民兵配合下,向博愛漢高城至柏山公路沿線據點發起進攻,攻克據點10余處,殲滅偽軍第83團4個連與偽清化保安聯隊1個連,打死偽軍40余名、俘虜300余名,繳獲八二炮1門、輕機槍12挺、長短槍250余支、戰馬6匹。切斷焦作之敵與沁陽日偽軍之間的聯系,為八路軍越過道清鐵路、挺進沁河兩岸創造了條件。

                12月8日,該團派出小分隊攻入道清鐵路柏山火車站,活捉偽軍7名,繳獲步槍9支。該團在開辟八分區的斗爭中,依靠群眾,主動出擊,打擊日偽,拔除據點,同老二團一道完成了開辟新區的任務,先后建立了陵川、陵高、晉東、沁博、修輝、修武等抗日民主政權。

                1945年1月,太行軍區響應毛主席“消滅敵偽,擴大解放區”的號召,于21日夜發動道清戰役。參戰部隊有第七、第八軍分區部隊,還有冀魯豫分局黨校警衛團和3個獨立營。當夜,八路軍由修武九里山突然南下越過道清鐵路,攻擊道清鐵路以南、平漢鐵路以西、沁陽以東地區的日偽軍。2月9日,決七團首先拔除修武郇封據點。

                2月12日是農歷除夕。決七團1連急行軍40公里奔赴輝縣趙固集,趁群眾過年燃放迎神爆竹之際,沖進敵據點,全殲偽軍1個連,乘勝攻下小崗村炮樓。4連、7連攻占了馬坊、陸村和李郭等據點,并爭取偽軍1個連投誠。3月7日,該團配合友鄰部隊參加對偽14旅劉明德殘部的圍殲,連克東、西板橋等據點,斃傷俘敵40余名,繳獲輕重機槍4挺、長短槍30支。19日至21日,八分區再次向日偽軍發動攻勢,該團連克博愛陽邑廟、界溝、金城等據點,殲敵100余名,繳槍70余支。

                此役,決七團攻克敵據點20余處,為八路軍越過道清線,開辟溫(縣)孟(縣)地區創造了條件。

                1945年5月,決七團進入溫(縣)沁(陽)孟(縣)3縣平原地區,在日寇的“格子網”(在日軍的囚籠政策統治下,抗日根據地被分割成許多小塊,稱“格子網”)里打擊日偽勢力,組建抗日政權,保衛群眾夏收。月底,該團參謀長古忠帶領4連和縣大隊在沁(陽)溫(縣)交界地區,殲滅偽興亞巡撫軍80余名,繳獲槍支50余支,同時拔除沁陽大木樓、南賈村和溫縣招賢集等日偽據點。

                6月4日,天剛破曉,該團5連在溫(縣)沁(陽)公路西宋村段,與外出搶糧的100余名日軍遭遇,連長牛樹德當機立斷,命令部隊搶占有利地形,把敵人壓縮在公路兩側的溝渠洼地。日軍先后4次反撲,均被擊退,偽軍1個連前來支援亦被擊潰。5連首戰告捷,士氣大振。6月8日凌晨,該團1連、3連和5連奉命殲滅日偽駐博愛縣陽廟鎮保安中隊,繳獲機槍3挺、步槍108支。6月9日,該團9連在武陟木欒店設伏,殲滅偽軍1個小隊。經過五、六兩個月的戰斗,在道清路南和黃河北岸又建立了兩個抗日縣政府,迫使日軍拆除道清鐵路焦作以西的路軌,出現了敵退我進的大好局面。

                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毛主席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8月15日,太行八分區發起對盤踞在溫縣日偽軍的進攻。溫縣是日寇的一個頑固堡壘,駐有偽河南保安第1師82團傅忠說部千余人、漢奸聯隊陳芹塘部300余人和日寇2個小隊37人。郭本銀、孫灝正親臨城下指揮戰斗,與友鄰部隊經過兩個晝夜激戰,攻克敵碉堡20多個,殲日偽軍100余名、俘虜60余名,余敵逃往博愛縣城。此時,溫縣城內的37名日軍依托城內文廟大碉堡堅固據點拒不投降。該團除留2個連繼續圍困外,其主力追殲逃向博愛的偽軍。31日,再度對溫縣日軍勸降無效后,遂發起強攻,全殲負隅頑抗的日軍,溫縣解放。

                9月中下旬,決七團擴編為3個營建制的甲種團,團長程英林、政委孫灝正、參謀長古忠、政治處主任郭鐵。10月,該團又投入對盤踞在豫北重鎮沁陽城的巨匪李端章部的攻堅戰。歷經一個多月的頑強戰斗,收復連接太南與豫北的軍事重鎮沁陽城。

                1945年12月13日,在豫晉邊區戰斗兩年多的決七團,奉命離開太行軍區第四軍分區(原第八軍分區)建制北上,在山西長治編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8縱隊23旅(即臨汾旅),決七團為該旅第67團。1949年2月,該團在太原編為解放軍第60軍179師535團,先后參加運城、臨汾、晉中和太原戰役,參加了解放西北、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創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

                決七團離開焦作地區后,孫灝正任太岳軍區第23旅、晉冀魯豫野戰軍第8縱隊23旅(臨汾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軍179師副政委(改名鄭其貴),第60軍180師師長。率部參加濟孟“八三戰役”和攻占曲沃等戰斗,參加解放運城、解放臨汾、晉中戰役和太原戰役,參加解放西北和西南剿匪的戰(役)斗。

                1951年3月,鄭其貴奉命率部赴朝參戰,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0軍180師師長(隸屬志愿軍第三兵團)。第五次戰役后,任志愿軍第三兵團管理處處長�;貒�,任吉林省軍區白城軍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1955年,鄭其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3年晉升為大校軍銜。1970年離職休養,1980年享受副軍級待遇。1990年1月26日,鄭其貴在合肥病逝。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_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看9_日本人成精品视频在线_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output id="5bh9x"></output>

              <menuitem id="5bh9x"></menuitem>

              <video id="5bh9x"></video>

                    <menuitem id="5bh9x"></menuitem>
                    <video id="5bh9x"></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