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懷儒 吉鴻宇
經典山陽
開國上將陳錫聯,戎馬一生,能征善戰,屢建功勛。他20歲任團長,30歲任縱隊司令員,善打硬仗、惡仗,常能出奇制勝�?谷諔馉幹�,他率部首戰陽明堡、夜襲南關鎮、設伏響堂鋪、鏖兵獅垴山、破襲平漢路,在關鍵時候發揮了關鍵作用。解放戰爭時期,他帶領晉冀魯豫野戰軍第3縱隊(以下簡稱3縱)在焦作駐防,為焦作人民保駕護航。
開國上將陳錫聯。(圖片由作者提供)
陳錫聯(1915年~1999年),原名陳錫廉,字廉甫,湖北黃安(今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人。他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幹�,陳錫聯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旅長、太行三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中,任3縱司令員、第二野戰軍三兵團司令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豐功偉績。
一
1945年10月7日,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3縱在山西省襄垣縣虒亭鎮成立,縱隊轄第7、8、9旅和衛生部、供給部等直屬隊,共2萬余人。陳錫聯任3縱司令員,政委為彭濤,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為曾紹山,副政委為閻紅彥,政治部主任為盧仁燦;衛生部長為游德順,政委聶壽軒;供給部長為盧洪海,政委為鄭憶堂。第7旅旅長為趙蘭田,政委為曾慶梭;第8旅旅長為馬全忠,政委為盧南樵;第9旅旅長為鄭國仲,政委為秦傳厚。該縱隊成立后,建立健全了縱隊黨委、旅黨委,人員充實,兵強馬壯,不僅善于山地作戰,也善于平原作戰,武器裝備較好,戰斗經驗豐富,是一支戰斗力很強的英雄勁旅。
1945年10月10日,蔣介石迫于形勢,在重慶和毛澤東主席舉行會談,簽署了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被迫表示支持和平建國的方針。蔣介石在和平的幌子下,一面調整新的內戰部署,一面不斷向我解放區蠶食進攻。在這種形勢下,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復雜局面,晉冀魯豫野戰軍劉(伯承)鄧(小平)首長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命令3縱駐防焦作。
二
1945年11月下旬,3縱在陳錫聯、彭濤率領下進駐焦作�?v隊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衛生部等機關直屬隊駐今中站區一帶。7旅駐沁陽,8旅駐博愛,9旅駐新鄉輝縣。3縱駐防焦作的主要任務是:南向策應中原軍區作戰,東向抗擊國民黨軍隊西進;會同地方武裝并支持地方政府肅清日偽殘余,開展“清奸反霸”“減租減息”運動,建立民主政權;作為新鄉、焦作和平調處小組中共軍事代表的后盾;擴充兵員,強化部隊戰斗力。
掃除博愛土頑殘余。為了幫助地方政府發動群眾,順利開展“減租減息”“清奸反霸”運動,鞏固擴大解放區,陳錫聯指示3縱9旅于1945年12月初掃除了博愛大辛莊的土頑殘余勢力。之前,該據點的土頑勢力與國民黨、日本人狼狽為奸,殘害人民,抗戰勝利后還與焦作一帶的日偽殘余勢力相互勾結。他們欺壓百姓,刁難政府,興風作浪,為所欲為,破壞“減租減息”“清奸反霸”運動的開展。大辛莊土頑勢力的覆滅,威懾了焦作地區的其他日偽殘余勢力,保證了地方各項運動的開展和地方民主政府的順利建立。
參加收復修武縣城。3縱駐防焦作期間,有力地支援了修武地區的反內戰斗爭。1945年11月2日,國民黨軍隊在平漢戰役中遭到慘敗,回師固守新鄉后,賊心不死,沿道清鐵路西進。1945年11月5日,敵85軍又一次侵占了修武、武陟等地。修武縣委、縣政府退至待王、馬界一線。因為3縱駐防焦作地區,迫使敵軍不敢貿然西進。但敵人的不時偷襲,也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很大損失。1945年12月7日,敵85軍第5縱隊600余人沿道清線竄至待王附近,修武獨立團等部奮起反擊,激戰兩個小時,敵無功而退,但沿途不少群眾被抓走充當壯丁。
1946年1月11日,為打擊敵人解放修武縣城,太行四分區第45團在輝縣吳村擊潰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專員公署保安團岳德功部的進犯后,于12日又配合太行四分區43團出擊修武縣城東南2公里的大紙坊村,以孤立縣城之敵。大紙坊村守敵是國民黨第49旅的一個團部,有2個營和1個裝甲連。戰斗從當天22時起激戰到次日8時,敵援兵從新鄉趕來,45團頑強阻擊了一天,撤出戰斗,43團也在當天20時撤出戰斗。此次戰斗,斃敵營長1名,殲敵1個排零1個班,繳獲野炮1門、坦克2輛、輕機槍2挺、步槍40余支。太行四分區這兩個團也付出了血的代價。
恰在此時,陳錫聯帶領3縱主力趕到,重整旗鼓,攻奪修武縣城。陳錫聯和太行四分區司令員黃新友指揮3縱7旅兩個團和四分區第43團、45團以及修武獨立團再度攻城,決心在天亮之前攻克修武城。指戰員們沖鋒陷陣,英勇戰斗,戰斗至22時許,上級來電指示:“《停戰協定》自午夜12時生效�!贝藭r,八路軍指戰員已登上城墻,修武縣城唾手可得。但為執行《停戰協定》,部隊還是撤了下來。在撤離過程中,八路軍卻遭到背信棄義的國民黨軍隊的襲擊,區委書記孔令其等3人被捕,其中2人犧牲。
部隊撤下來后,按《停戰協定》中“雙方軍隊在1月13日午夜就各自位置上停止軍事行動”的要求,八路軍撤至張弓鋪村一帶駐防,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和平民主的誠意。但國民黨反動派并沒有遵守政協協商會議的決定和停戰令,他們仍繼續調兵遣將,搶占戰略要地,準備向解放區進攻。
馬不停蹄克孟縣。孟縣自1945年9月4日第一次解放后,成為八路軍控制的解放區。但1946年1月14日晨,國民黨駐洛陽90軍53師和22縱隊(國民黨孟縣縣長張伯華部)在蔣介石密令指使下,破壞《停戰協定》,由孟津鐵謝渡黃河北犯,侵占白坡、冶戍等地,并以此為據點向東西和北向擴展,占據黃河沿岸及嶺區60個村鎮。15日侵占孟縣城,16日北犯之敵有5000余人,殺害我抗日軍民及家屬多人,引起孟縣人民的極大憤慨。16日,陳錫聯派出3縱7旅李德生團(3縱7旅19團)急速西進,自修武縣大紙坊村馬不停蹄趕往孟縣城下集結殲敵。19日,李德生團在太行太岳部隊和孟縣獨立營的配合下,一舉攻克孟縣城,全殲國民黨軍1個營,斃傷敵150余人,俘獲22縱隊400余人,繳獲迫擊炮2門、輕重機槍35挺、步槍300余支。此戰之后,國民黨軍再未敢妄動。
軍事調處不讓步。1946年1月底至7月上旬,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第十小組在焦作、新鄉調停國共雙方有關停止軍事沖突、恢復交通等問題。陳錫聯派出3縱7旅旅長趙蘭田和太行四分區司令員黃新友隨執行小組中共代表黃鎮等,在焦作、新鄉進行調查談判,確保了我方在談判中的地位和主動權。
服務地方作貢獻。3縱駐焦作期間,陳錫聯、彭濤等人經常給沁陽和焦作的干部與骨干講政治時事、講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啟發人民群眾的政治覺悟,并派出大批指戰員深入農村和各單位,支持地方政府開展工作。焦作各地群眾紛紛送親人參軍,前后為3縱擴軍數千人。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的全面內戰爆發了。陳錫聯率領部隊于7月上旬離開焦作,投入解放戰爭的新戰場。
三
新中國成立后,陳錫聯歷任重慶市委書記、解放軍炮兵首任司令員、沈陽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處書記、北京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常委(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國務院副總理等職。
陳錫聯任炮兵司令員時,炮兵部隊得到大規模發展,武器裝備得到迅速提升,其領導創辦了炮兵院校,兼任炮兵學院院長,使我軍預備炮兵和隊屬炮兵達到隊伍壯大、編程合理、配套齊全、訓練正規的要求,在抗美援朝和炮擊金門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參與了我國第一個綜合導彈試驗靶場(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勘察定點工作,得到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的肯定。他任沈陽軍區司令員時,培養出共產主義戰士——雷鋒,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楷模,引領了時代新風尚。
1955年,陳錫聯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陳錫聯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陳錫聯還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1968年遞補),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開國上將陳錫聯,戎馬一生,能征善戰,屢建功勛。他20歲任團長,30歲任縱隊司令員,善打硬仗、惡仗,常能出奇制勝�?谷諔馉幹�,他率部首戰陽明堡、夜襲南關鎮、設伏響堂鋪、鏖兵獅垴山、破襲平漢路,在關鍵時候發揮了關鍵作用。解放戰爭時期,他帶領晉冀魯豫野戰軍第3縱隊(以下簡稱3縱)在焦作駐防,為焦作人民保駕護航。
開國上將陳錫聯。(圖片由作者提供)
陳錫聯(1915年~1999年),原名陳錫廉,字廉甫,湖北黃安(今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人。他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幹�,陳錫聯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旅長、太行三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中,任3縱司令員、第二野戰軍三兵團司令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豐功偉績。
一
1945年10月7日,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3縱在山西省襄垣縣虒亭鎮成立,縱隊轄第7、8、9旅和衛生部、供給部等直屬隊,共2萬余人。陳錫聯任3縱司令員,政委為彭濤,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為曾紹山,副政委為閻紅彥,政治部主任為盧仁燦;衛生部長為游德順,政委聶壽軒;供給部長為盧洪海,政委為鄭憶堂。第7旅旅長為趙蘭田,政委為曾慶梭;第8旅旅長為馬全忠,政委為盧南樵;第9旅旅長為鄭國仲,政委為秦傳厚。該縱隊成立后,建立健全了縱隊黨委、旅黨委,人員充實,兵強馬壯,不僅善于山地作戰,也善于平原作戰,武器裝備較好,戰斗經驗豐富,是一支戰斗力很強的英雄勁旅。
1945年10月10日,蔣介石迫于形勢,在重慶和毛澤東主席舉行會談,簽署了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被迫表示支持和平建國的方針。蔣介石在和平的幌子下,一面調整新的內戰部署,一面不斷向我解放區蠶食進攻。在這種形勢下,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復雜局面,晉冀魯豫野戰軍劉(伯承)鄧(小平)首長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命令3縱駐防焦作。
二
1945年11月下旬,3縱在陳錫聯、彭濤率領下進駐焦作�?v隊司令部、政治部、供給部、衛生部等機關直屬隊駐今中站區一帶。7旅駐沁陽,8旅駐博愛,9旅駐新鄉輝縣。3縱駐防焦作的主要任務是:南向策應中原軍區作戰,東向抗擊國民黨軍隊西進;會同地方武裝并支持地方政府肅清日偽殘余,開展“清奸反霸”“減租減息”運動,建立民主政權;作為新鄉、焦作和平調處小組中共軍事代表的后盾;擴充兵員,強化部隊戰斗力。
掃除博愛土頑殘余。為了幫助地方政府發動群眾,順利開展“減租減息”“清奸反霸”運動,鞏固擴大解放區,陳錫聯指示3縱9旅于1945年12月初掃除了博愛大辛莊的土頑殘余勢力。之前,該據點的土頑勢力與國民黨、日本人狼狽為奸,殘害人民,抗戰勝利后還與焦作一帶的日偽殘余勢力相互勾結。他們欺壓百姓,刁難政府,興風作浪,為所欲為,破壞“減租減息”“清奸反霸”運動的開展。大辛莊土頑勢力的覆滅,威懾了焦作地區的其他日偽殘余勢力,保證了地方各項運動的開展和地方民主政府的順利建立。
參加收復修武縣城。3縱駐防焦作期間,有力地支援了修武地區的反內戰斗爭。1945年11月2日,國民黨軍隊在平漢戰役中遭到慘敗,回師固守新鄉后,賊心不死,沿道清鐵路西進。1945年11月5日,敵85軍又一次侵占了修武、武陟等地。修武縣委、縣政府退至待王、馬界一線。因為3縱駐防焦作地區,迫使敵軍不敢貿然西進。但敵人的不時偷襲,也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很大損失。1945年12月7日,敵85軍第5縱隊600余人沿道清線竄至待王附近,修武獨立團等部奮起反擊,激戰兩個小時,敵無功而退,但沿途不少群眾被抓走充當壯丁。
1946年1月11日,為打擊敵人解放修武縣城,太行四分區第45團在輝縣吳村擊潰國民黨河南省第四專員公署保安團岳德功部的進犯后,于12日又配合太行四分區43團出擊修武縣城東南2公里的大紙坊村,以孤立縣城之敵。大紙坊村守敵是國民黨第49旅的一個團部,有2個營和1個裝甲連。戰斗從當天22時起激戰到次日8時,敵援兵從新鄉趕來,45團頑強阻擊了一天,撤出戰斗,43團也在當天20時撤出戰斗。此次戰斗,斃敵營長1名,殲敵1個排零1個班,繳獲野炮1門、坦克2輛、輕機槍2挺、步槍40余支。太行四分區這兩個團也付出了血的代價。
恰在此時,陳錫聯帶領3縱主力趕到,重整旗鼓,攻奪修武縣城。陳錫聯和太行四分區司令員黃新友指揮3縱7旅兩個團和四分區第43團、45團以及修武獨立團再度攻城,決心在天亮之前攻克修武城。指戰員們沖鋒陷陣,英勇戰斗,戰斗至22時許,上級來電指示:“《停戰協定》自午夜12時生效�!贝藭r,八路軍指戰員已登上城墻,修武縣城唾手可得。但為執行《停戰協定》,部隊還是撤了下來。在撤離過程中,八路軍卻遭到背信棄義的國民黨軍隊的襲擊,區委書記孔令其等3人被捕,其中2人犧牲。
部隊撤下來后,按《停戰協定》中“雙方軍隊在1月13日午夜就各自位置上停止軍事行動”的要求,八路軍撤至張弓鋪村一帶駐防,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和平民主的誠意。但國民黨反動派并沒有遵守政協協商會議的決定和停戰令,他們仍繼續調兵遣將,搶占戰略要地,準備向解放區進攻。
馬不停蹄克孟縣。孟縣自1945年9月4日第一次解放后,成為八路軍控制的解放區。但1946年1月14日晨,國民黨駐洛陽90軍53師和22縱隊(國民黨孟縣縣長張伯華部)在蔣介石密令指使下,破壞《停戰協定》,由孟津鐵謝渡黃河北犯,侵占白坡、冶戍等地,并以此為據點向東西和北向擴展,占據黃河沿岸及嶺區60個村鎮。15日侵占孟縣城,16日北犯之敵有5000余人,殺害我抗日軍民及家屬多人,引起孟縣人民的極大憤慨。16日,陳錫聯派出3縱7旅李德生團(3縱7旅19團)急速西進,自修武縣大紙坊村馬不停蹄趕往孟縣城下集結殲敵。19日,李德生團在太行太岳部隊和孟縣獨立營的配合下,一舉攻克孟縣城,全殲國民黨軍1個營,斃傷敵150余人,俘獲22縱隊400余人,繳獲迫擊炮2門、輕重機槍35挺、步槍300余支。此戰之后,國民黨軍再未敢妄動。
軍事調處不讓步。1946年1月底至7月上旬,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第十小組在焦作、新鄉調停國共雙方有關停止軍事沖突、恢復交通等問題。陳錫聯派出3縱7旅旅長趙蘭田和太行四分區司令員黃新友隨執行小組中共代表黃鎮等,在焦作、新鄉進行調查談判,確保了我方在談判中的地位和主動權。
服務地方作貢獻。3縱駐焦作期間,陳錫聯、彭濤等人經常給沁陽和焦作的干部與骨干講政治時事、講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啟發人民群眾的政治覺悟,并派出大批指戰員深入農村和各單位,支持地方政府開展工作。焦作各地群眾紛紛送親人參軍,前后為3縱擴軍數千人。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的全面內戰爆發了。陳錫聯率領部隊于7月上旬離開焦作,投入解放戰爭的新戰場。
三
新中國成立后,陳錫聯歷任重慶市委書記、解放軍炮兵首任司令員、沈陽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處書記、北京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常委(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國務院副總理等職。
陳錫聯任炮兵司令員時,炮兵部隊得到大規模發展,武器裝備得到迅速提升,其領導創辦了炮兵院校,兼任炮兵學院院長,使我軍預備炮兵和隊屬炮兵達到隊伍壯大、編程合理、配套齊全、訓練正規的要求,在抗美援朝和炮擊金門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參與了我國第一個綜合導彈試驗靶場(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勘察定點工作,得到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的肯定。他任沈陽軍區司令員時,培養出共產主義戰士——雷鋒,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楷模,引領了時代新風尚。
1955年,陳錫聯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陳錫聯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陳錫聯還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1968年遞補),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