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5bh9x"></output>

<menuitem id="5bh9x"></menuitem>

<video id="5bh9x"></video>

        <menuitem id="5bh9x"></menuitem>
        <video id="5bh9x"></video>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第一視點·記者手記丨“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三個重建村的溫暖記憶
              更新時間:2025/1/26 12:12:13    來源:潮新聞

              乙巳春節即將到來之際,1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明水滿族鄉祝家溝村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實地察看去年洪澇災害后當地恢復重建情況,走進入冬前搬入新居的村民家中,了解重建房屋質量、日常生活保障等情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總書記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也是關于抗災救災、重建家園反復強調、堅定不移的原則。

              最是牽掛暖人心。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每個春節前夕,總是不辭辛苦,到基層看望慰問干部群眾,拉家常、問冷暖、送祝福。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受災地區的恢復重建、偏遠山區的生產發展,他時時掛念。

              春節前夕,記者重訪了浙江當年災后重建的三個村。置身其中,仿佛身處現代化城市小區內,道路寬敞整潔,幼兒園、農貿市場、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村民住進了堅固舒適的樓房,門口停著一輛輛小汽車……大家忙著準備過年,都喜氣洋洋的。

              衢州市衢江區云溪鄉希望新村一景。衢州市衢江區委宣傳部 供圖

              希望新村:

              一條村道上的難忘印記

              冬日暖陽下,衢州市衢江區云溪鄉希望新村,洋溢著溫馨祥和的氣息——

              村民自建小樓的陽臺上,一排排臘貨香氣四溢;幸福食堂里,老人們吃著熱騰騰的“年味”;村直播間內,“農民主播”們忙著把土特產賣向全國……

              47歲的杜宏春站在村里主干道“初心路”上,感慨萬千。2002年,這還是條黃泥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正是沿著這條路,來到村里慰問。

              那是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即將過的第一個春節,也是希望新村的第一個春節。

              時間回到2002年8月15日,一場特大暴雨引發山體滑坡,沖毀了衢江多個村百余戶村民的房屋。杜宏春家是其中一家。

              “政府馬上劃了一塊地給大家建新房。我們開始叫它‘移民新村’。這么叫,心里總歸空落落的�!倍藕甏赫f。

              這年12月29日,杜宏春和不少村民剛搬進新家。

              “省里領導來看望我們了!”一個消息不脛而走。

              “這么冷的天,我們一個剛建的偏遠小村子,居然有這么大領導來?”杜宏春忙跑出家門看。

              “那天天很冷,下著雨,習書記鞋子上都是泥巴,他一路走,一路詢問受災戶遷建情況,要求加緊幫助建設,確保災民在春節前都能住進新房�!钡谝蝗未逯嵄f。

              杜宏春更沒想到,省委書記來到了自己家里。

              “當時還是才蓋到一層的毛坯房,除了簡單的桌椅柜子,都沒像樣的家具。我既感動又難為情,不知道該讓習書記看哪個屋�!倍藕甏赫f。

              “糧食夠不夠吃”“睡得暖不暖”“還有什么其他困難”,習近平同志關切地問。

              杜宏春的父親杜學集,看到省委書記這么平易近人,話也多了起來,說山洪來時,多虧村干部幫大家轉移,要不然命都沒了,現在又住進了新房子,謝謝黨,謝謝政府�!傲晻泤s說,時刻不忘關心和幫助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是我們黨和政府的責任�!倍藕甏赫f。

              衢州市衢江區云溪鄉希望新村鳥瞰圖。衢州市衢江區委宣傳部 供圖

              最深的牽掛,最大的擔當。

              “習書記希望我們在大家的幫助下,自力更生,克服困難,過上更好的日子�!蹦翘�,村干部們把習近平同志這一殷切期望,帶到每家每戶。

              大家聽了心里踏實了,紛紛提議,“我們村就叫‘希望新村’吧!”

              那年春節過后,一些村民又被工作的事難住了。就業穩,心才穩。鄉村干部四處找企業、問信息,介紹了不少年輕人去周邊廠里打工。

              杜宏春要照顧父母,還在猶豫要不要進廠,村干部找上門來,“宏春,村里打算把會做水電、木工、泥水的村民組個隊,到周邊鄉鎮去攬活,時間比較自由。你要不跟著去學學?”

              但上了年紀的人、要照顧孩子的婦女,怎么辦?

              村干部跑到義烏,引來了來料加工,讓大家在家門口也能賺到錢。

              現在,希望新村已形成袖套、裙子、電子元件等多種類型的加工銷售網絡。2024年,全村來料加工企業銷售總額預計突破1000萬元。

              “我們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4萬元。宏春是泥水匠里的老師傅了,收入更高,一年有10來萬元吧?很難約的!”鄭炳耀打趣說。

              “宏春是工作、家庭兩不誤�!爆F任村黨支部書記吳小剛“揭秘”。

              原來,這幾年村子越來越好,越來越多人回來就業創業。村里辦起了電子商務、中西式面點等免費培訓班,給大家“充電”。杜宏春夫妻倆最近參加了護理班,“在家能更好地照顧老人,在外還能當護工賺錢�!�

              “其實我還想學種食用菌�!倍藕甏赫f,這兩天,鄰居們都在討論村里新落地的數字化食用菌共富產業園,計劃總投資2000余萬元的大項目,預計年產值達1200萬元。

              “技多不壓身嘛!”杜宏春笑著說。

              慶元縣濛洲街道同濟新村,雪后初霽。慶元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同濟新村:

              一副春聯中的山鄉巨變

              “同德同心同濟力,順山順水順民心。橫批:永遠跟黨走�!�

              今年春節前夕,慶元縣濛洲街道同濟新村文化禮堂內,一場送春聯活動熱鬧舉行。居民范延燦展示了一副特意請書法家寫的春聯,引得陣陣叫好聲。

              這副春聯,帶我們回到18年前,習近平同志到慶元慰問的現場——

              那是2007年1月23日,臘月初五。前一天剛搬進新家的范延燦,竟然迎來了貴客——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

              當時,在“桑美”臺風襲擊中失去家園的群眾,在黨委、政府幫助下,在多個安置小區建起新居。范延燦是搬入同濟新村的第一批居民。

              他專門請人寫了副春聯,字里行間是他的感激之情——“桑美肆虐出大難,政府關懷入新房。橫批:感謝共產黨�!�

              “習書記沒一點架子,進門就跟我們說,你們辛苦了�!狈堆訝N說起那天的情景,滿滿激動中還有點難為情,“那時家門口還是泥路,坑坑洼洼的,但習書記毫不在意,里里外外仔細看了個遍,問我們建房花了多少錢、打算怎么裝修�!�

              在習近平同志的關心指導下,慶元縣深入做好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為讓受災群眾徹底擺脫“窮在山上、苦在路上”的困境,他們把安置工作與下山脫貧、異地搬遷工作結合起來,一體推進。

              一開始,遷入地的個別干部不理解,“為啥要把地拿出來,給其他鄉鎮的人建新房?”

              “群眾建了新房,帶來了人氣,我們發展有了更大動力。這可是一舉多得啊�!睍r任松源鎮黨委書記范壽仁回憶。作為城關鎮,松源不僅出地,還出人——新小區實行社區化管理,以便村民盡快變市民,鎮里就派干部下去,一步步培養專業社工。

              移民這邊,開始也有點猶豫,怕新家位置偏,更怕住不習慣。

              范延燦專門去打聽,帶回了好消息:新小區就在縣城邊上,地勢平、規模大、自然災害隱患少,交通很方便。小區里各種配套一應俱全。新家附近是工業園區,也有來料加工點……“還沒說完,大家眼睛就亮了�!�

              今年春節前夕,慶元縣濛洲街道同濟新村,一場送春聯活動熱鬧舉行。慶元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近20年后記者再訪慶元,山城“格局”已大不同。

              慶元已累計投資25億元,將災后重建、下山脫貧、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大搬快聚等工作融合推進,建成同濟、同德、同心、同舟、洋墩等安置小區,安置群眾5.6萬人、約占全縣戶籍人口的近三分之一�?h城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全縣人口布局更加合理。2023年,該縣城鎮化率達到67.01%,是2006年的近兩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搬遷農民的人均收入比全縣農民人均收入提高了1.5萬元。

              同濟新村,最早就是個安置小區,后來成了新房林立的城中村,如今已是治理有序的文明社區。

              “年年有變化�!狈堆訝N掰著手指介紹,農貿市場、幼兒園、衛生服務站等,是隨著新房一起投用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文體廣場等,已升級過好多回;六七年前,便民服務中心、門球場、籃球場相繼投入使用,“4年前,我剛聽說要搞‘15分鐘生活圈’,還不知道是啥�,F在早已享受上了�!�

              “2023年11月10日,總書記在北京河北考察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時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長遠、科學規劃,把恢復重建與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韌性城市建設、推進鄉村振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緊密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我們聽了很振奮�!眳⑴c慶元異地搬遷工作快20年的胡順山說。

              異地搬遷,已經成為浙江從系統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到縮小“三大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抓手。

              縣城附近人口集聚后,勞動力更充裕,辦廠更有優勢。范延燦在新家附近辦了一家生產竹木畫板畫架的工廠,年產值從10多萬元做到了如今的數百萬元。

              “日子越來越有味,越過越有勁�!狈堆訝N說,后來女兒找的對象也是移民,就住同德。兩輩人都是有房有車有事業。

              更讓他沒料到的是,現在全縣很多村都越來越好,有了民宿、康養等新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快速增長。新機遇又找上門來。

              “做竹木生意,常有人問,老范你會建涼亭、修老房子嗎?我不會呀,但覺得這是個商機,我們同濟新村有來自各鄉各村的手藝人呢,可以合起來接建筑生意�!狈堆訝N抓住機遇又開了一家新公司,走鄉入村攬工程,2024年營收也有數百萬元。

              “我們慶元,城里、山里都變了樣�!狈堆訝N說。

              永興村一景(永興現為六祥行政村下的自然村之一)。蒼南縣金鄉鎮 供圖

              永興村:

              一路牽掛中的美好家園

              跟很多人一樣,蒼南縣金鄉鎮永興村的呂德相這些天在忙著張羅年夜飯。

              不一樣的是,老呂家把這頓飯叫“感恩飯”,家族里50多口人都會從四面八方趕回來�!霸谖覀冏罾щy的時候,習書記曾3次來金鄉考察慰問、為我們排憂解難,當年春節前還專門發來一封賀信。我們世世代代都忘不了�!崩蠀握f。

              2006年8月10日,超強臺風“桑美”直擊浙江。百萬群眾被迫轉移。

              金鄉鎮,有多個村近千間房屋損毀、倒塌。呂德相家兩層磚房,就剩下一層多高的廢墟。

              “習書記來看我們了!”11日傍晚,一個消息在村民中傳開。

              在永興村隔壁,時任半浹連村黨支部書記林初勝記憶深刻:一輛濺滿泥水的中巴車開到村口,但被滿是泥漿的土路攔住了。習近平同志下車步行,察看災情,一直走到受災最嚴重的地方。

              村民們都圍了過來。

              習近平同志站在倒塌的水泥廢板上,動情地對大家說,“黨和政府會繼續關心大家的生活和生產自救工作,保證災民有房住、有飯吃、有衣穿、有清潔水喝,受傷能得到及時醫治�!�

              他鼓勵鄉親們,“讓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堅定信心,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堅決戰勝各種困難,努力把超強臺風造成的災害損失奪回來,重建美好家園�!�

              激勵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生動力,對人民群眾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關重要。

              第二天,習近平同志陪同中央領導考察了解災情,又一次來到金鄉。

              “我們要加把勁,把新家建起來�!编l親們清理廢墟,聯系買建材、找建筑隊,都忙開了。

              12月20日這天,呂德相正在拌混凝土,一抬頭,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向他走來。

              “習書記又來看我們啦!”

              “習書記邊說‘你們辛苦了’,邊跟我握手。我愣了一下。我當時手上都是灰啊�!眳蔚孪嘞朐谕馓咨喜料率�,可習近平同志已經握住了他沾滿塵土的手。

              那段時間,村里的倒房已全部開工重建。

              “習書記表揚群眾不等不靠,發揚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精神。他高興地說,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讓更多的受災戶在春節前喬遷新居�!睍r任村黨支部書記謝慶釧說。

              2007年2月11日,過小年。受災居民已陸續搬進了新家。

              “習書記來賀信啦!”正和家人按習俗吃“進屋飯”的呂德相,聽到了這個消息,“全村人那個激動��!”

              村民們商議取“永興”這個新村名,寓意永遠興旺。

              在蒼南金鄉鎮,永興、半浹連、河尾垟等當年受災的臨近村落,正連片建設美麗江南水鄉新景。圖為河尾垟村設在河邊的“共富直播間”。金鄉鎮 供圖

              齊心協力,艱苦奮斗�?恐还删珰馍�,當年滿目瘡痍的受災村,如今成了“樣板村”。

              走進永興,寬闊的村主干道兩旁,是一排三層或四層高的白色住宅,與各家門口的紅燈籠和行道樹交相輝映。加上半浹連、河尾垟、華星(原東店包),4個當年受災的鄰近村落,正連片建設美麗江南水鄉新景。

              “我們現在不比城里差�!眳蔚孪鄮е浾咦咴L了村黨群服務中心、老年食堂、智慧健康驛站等公共場所,各種現代化設施設備應有盡有。他的言語間,是住在“宜居村”的自豪。

              當年,永興村有很多印刷小作坊,不少已轉型升級為年產值上百萬甚至千萬元的文具廠,產業鏈越做越長。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關鍵。大家也把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相互幫助的精神,用到產業發展上去了�!爆F任村黨總支書記褚加鎖說。

              “我兒子本來在外面搞建筑的。我們把他喊了回來�!眳蔚孪嘟舆^話茬,“兒子、女兒合伙到鎮上盤了個門面,做電商賣學生用品,行情好時,一年能有靠百萬元業績�!�

              新一年,呂德相虛歲68了。子女們勸他好好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但老呂就是閑不住,有時去家門口廠里干點活,有時幫村里做志愿服務,忙得不亦樂乎。

              “我們這邊人都這樣�!彼χf。

              希望、同濟、永興……一個個災后重建村居的名字,寄托著美好的期盼,彰顯著堅忍不拔的精神,也見證著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么樣、住得怎么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秉h的十八大以來,每年農歷新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總會同人民群眾在一起。一個個走家串戶、噓寒問暖的現場,定格下人民領袖與人民心心相印的畫面。

              “人民至上”,這一炙熱濃厚的為民情懷,讓春節這一古老的節日,成為一個特殊的時間坐標。

              “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边@是人民領袖的深厚人民情懷……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第一視點·記者手記丨“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三個重建村的溫暖記憶
              2025/1/26 12:12:13    來源:潮新聞

              乙巳春節即將到來之際,1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來到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明水滿族鄉祝家溝村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實地察看去年洪澇災害后當地恢復重建情況,走進入冬前搬入新居的村民家中,了解重建房屋質量、日常生活保障等情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總書記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也是關于抗災救災、重建家園反復強調、堅定不移的原則。

              最是牽掛暖人心。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每個春節前夕,總是不辭辛苦,到基層看望慰問干部群眾,拉家常、問冷暖、送祝福。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受災地區的恢復重建、偏遠山區的生產發展,他時時掛念。

              春節前夕,記者重訪了浙江當年災后重建的三個村。置身其中,仿佛身處現代化城市小區內,道路寬敞整潔,幼兒園、農貿市場、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村民住進了堅固舒適的樓房,門口停著一輛輛小汽車……大家忙著準備過年,都喜氣洋洋的。

              衢州市衢江區云溪鄉希望新村一景。衢州市衢江區委宣傳部 供圖

              希望新村:

              一條村道上的難忘印記

              冬日暖陽下,衢州市衢江區云溪鄉希望新村,洋溢著溫馨祥和的氣息——

              村民自建小樓的陽臺上,一排排臘貨香氣四溢;幸福食堂里,老人們吃著熱騰騰的“年味”;村直播間內,“農民主播”們忙著把土特產賣向全國……

              47歲的杜宏春站在村里主干道“初心路”上,感慨萬千。2002年,這還是條黃泥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正是沿著這條路,來到村里慰問。

              那是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即將過的第一個春節,也是希望新村的第一個春節。

              時間回到2002年8月15日,一場特大暴雨引發山體滑坡,沖毀了衢江多個村百余戶村民的房屋。杜宏春家是其中一家。

              “政府馬上劃了一塊地給大家建新房。我們開始叫它‘移民新村’。這么叫,心里總歸空落落的�!倍藕甏赫f。

              這年12月29日,杜宏春和不少村民剛搬進新家。

              “省里領導來看望我們了!”一個消息不脛而走。

              “這么冷的天,我們一個剛建的偏遠小村子,居然有這么大領導來?”杜宏春忙跑出家門看。

              “那天天很冷,下著雨,習書記鞋子上都是泥巴,他一路走,一路詢問受災戶遷建情況,要求加緊幫助建設,確保災民在春節前都能住進新房�!钡谝蝗未逯嵄f。

              杜宏春更沒想到,省委書記來到了自己家里。

              “當時還是才蓋到一層的毛坯房,除了簡單的桌椅柜子,都沒像樣的家具。我既感動又難為情,不知道該讓習書記看哪個屋�!倍藕甏赫f。

              “糧食夠不夠吃”“睡得暖不暖”“還有什么其他困難”,習近平同志關切地問。

              杜宏春的父親杜學集,看到省委書記這么平易近人,話也多了起來,說山洪來時,多虧村干部幫大家轉移,要不然命都沒了,現在又住進了新房子,謝謝黨,謝謝政府�!傲晻泤s說,時刻不忘關心和幫助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是我們黨和政府的責任�!倍藕甏赫f。

              衢州市衢江區云溪鄉希望新村鳥瞰圖。衢州市衢江區委宣傳部 供圖

              最深的牽掛,最大的擔當。

              “習書記希望我們在大家的幫助下,自力更生,克服困難,過上更好的日子�!蹦翘�,村干部們把習近平同志這一殷切期望,帶到每家每戶。

              大家聽了心里踏實了,紛紛提議,“我們村就叫‘希望新村’吧!”

              那年春節過后,一些村民又被工作的事難住了。就業穩,心才穩。鄉村干部四處找企業、問信息,介紹了不少年輕人去周邊廠里打工。

              杜宏春要照顧父母,還在猶豫要不要進廠,村干部找上門來,“宏春,村里打算把會做水電、木工、泥水的村民組個隊,到周邊鄉鎮去攬活,時間比較自由。你要不跟著去學學?”

              但上了年紀的人、要照顧孩子的婦女,怎么辦?

              村干部跑到義烏,引來了來料加工,讓大家在家門口也能賺到錢。

              現在,希望新村已形成袖套、裙子、電子元件等多種類型的加工銷售網絡。2024年,全村來料加工企業銷售總額預計突破1000萬元。

              “我們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4萬元。宏春是泥水匠里的老師傅了,收入更高,一年有10來萬元吧?很難約的!”鄭炳耀打趣說。

              “宏春是工作、家庭兩不誤�!爆F任村黨支部書記吳小剛“揭秘”。

              原來,這幾年村子越來越好,越來越多人回來就業創業。村里辦起了電子商務、中西式面點等免費培訓班,給大家“充電”。杜宏春夫妻倆最近參加了護理班,“在家能更好地照顧老人,在外還能當護工賺錢�!�

              “其實我還想學種食用菌�!倍藕甏赫f,這兩天,鄰居們都在討論村里新落地的數字化食用菌共富產業園,計劃總投資2000余萬元的大項目,預計年產值達1200萬元。

              “技多不壓身嘛!”杜宏春笑著說。

              慶元縣濛洲街道同濟新村,雪后初霽。慶元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同濟新村:

              一副春聯中的山鄉巨變

              “同德同心同濟力,順山順水順民心。橫批:永遠跟黨走�!�

              今年春節前夕,慶元縣濛洲街道同濟新村文化禮堂內,一場送春聯活動熱鬧舉行。居民范延燦展示了一副特意請書法家寫的春聯,引得陣陣叫好聲。

              這副春聯,帶我們回到18年前,習近平同志到慶元慰問的現場——

              那是2007年1月23日,臘月初五。前一天剛搬進新家的范延燦,竟然迎來了貴客——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

              當時,在“桑美”臺風襲擊中失去家園的群眾,在黨委、政府幫助下,在多個安置小區建起新居。范延燦是搬入同濟新村的第一批居民。

              他專門請人寫了副春聯,字里行間是他的感激之情——“桑美肆虐出大難,政府關懷入新房。橫批:感謝共產黨�!�

              “習書記沒一點架子,進門就跟我們說,你們辛苦了�!狈堆訝N說起那天的情景,滿滿激動中還有點難為情,“那時家門口還是泥路,坑坑洼洼的,但習書記毫不在意,里里外外仔細看了個遍,問我們建房花了多少錢、打算怎么裝修�!�

              在習近平同志的關心指導下,慶元縣深入做好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為讓受災群眾徹底擺脫“窮在山上、苦在路上”的困境,他們把安置工作與下山脫貧、異地搬遷工作結合起來,一體推進。

              一開始,遷入地的個別干部不理解,“為啥要把地拿出來,給其他鄉鎮的人建新房?”

              “群眾建了新房,帶來了人氣,我們發展有了更大動力。這可是一舉多得啊�!睍r任松源鎮黨委書記范壽仁回憶。作為城關鎮,松源不僅出地,還出人——新小區實行社區化管理,以便村民盡快變市民,鎮里就派干部下去,一步步培養專業社工。

              移民這邊,開始也有點猶豫,怕新家位置偏,更怕住不習慣。

              范延燦專門去打聽,帶回了好消息:新小區就在縣城邊上,地勢平、規模大、自然災害隱患少,交通很方便。小區里各種配套一應俱全。新家附近是工業園區,也有來料加工點……“還沒說完,大家眼睛就亮了�!�

              今年春節前夕,慶元縣濛洲街道同濟新村,一場送春聯活動熱鬧舉行。慶元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近20年后記者再訪慶元,山城“格局”已大不同。

              慶元已累計投資25億元,將災后重建、下山脫貧、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大搬快聚等工作融合推進,建成同濟、同德、同心、同舟、洋墩等安置小區,安置群眾5.6萬人、約占全縣戶籍人口的近三分之一�?h城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全縣人口布局更加合理。2023年,該縣城鎮化率達到67.01%,是2006年的近兩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搬遷農民的人均收入比全縣農民人均收入提高了1.5萬元。

              同濟新村,最早就是個安置小區,后來成了新房林立的城中村,如今已是治理有序的文明社區。

              “年年有變化�!狈堆訝N掰著手指介紹,農貿市場、幼兒園、衛生服務站等,是隨著新房一起投用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文體廣場等,已升級過好多回;六七年前,便民服務中心、門球場、籃球場相繼投入使用,“4年前,我剛聽說要搞‘15分鐘生活圈’,還不知道是啥�,F在早已享受上了�!�

              “2023年11月10日,總書記在北京河北考察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時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長遠、科學規劃,把恢復重建與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韌性城市建設、推進鄉村振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緊密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我們聽了很振奮�!眳⑴c慶元異地搬遷工作快20年的胡順山說。

              異地搬遷,已經成為浙江從系統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到縮小“三大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抓手。

              縣城附近人口集聚后,勞動力更充裕,辦廠更有優勢。范延燦在新家附近辦了一家生產竹木畫板畫架的工廠,年產值從10多萬元做到了如今的數百萬元。

              “日子越來越有味,越過越有勁�!狈堆訝N說,后來女兒找的對象也是移民,就住同德。兩輩人都是有房有車有事業。

              更讓他沒料到的是,現在全縣很多村都越來越好,有了民宿、康養等新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快速增長。新機遇又找上門來。

              “做竹木生意,常有人問,老范你會建涼亭、修老房子嗎?我不會呀,但覺得這是個商機,我們同濟新村有來自各鄉各村的手藝人呢,可以合起來接建筑生意�!狈堆訝N抓住機遇又開了一家新公司,走鄉入村攬工程,2024年營收也有數百萬元。

              “我們慶元,城里、山里都變了樣�!狈堆訝N說。

              永興村一景(永興現為六祥行政村下的自然村之一)。蒼南縣金鄉鎮 供圖

              永興村:

              一路牽掛中的美好家園

              跟很多人一樣,蒼南縣金鄉鎮永興村的呂德相這些天在忙著張羅年夜飯。

              不一樣的是,老呂家把這頓飯叫“感恩飯”,家族里50多口人都會從四面八方趕回來�!霸谖覀冏罾щy的時候,習書記曾3次來金鄉考察慰問、為我們排憂解難,當年春節前還專門發來一封賀信。我們世世代代都忘不了�!崩蠀握f。

              2006年8月10日,超強臺風“桑美”直擊浙江。百萬群眾被迫轉移。

              金鄉鎮,有多個村近千間房屋損毀、倒塌。呂德相家兩層磚房,就剩下一層多高的廢墟。

              “習書記來看我們了!”11日傍晚,一個消息在村民中傳開。

              在永興村隔壁,時任半浹連村黨支部書記林初勝記憶深刻:一輛濺滿泥水的中巴車開到村口,但被滿是泥漿的土路攔住了。習近平同志下車步行,察看災情,一直走到受災最嚴重的地方。

              村民們都圍了過來。

              習近平同志站在倒塌的水泥廢板上,動情地對大家說,“黨和政府會繼續關心大家的生活和生產自救工作,保證災民有房住、有飯吃、有衣穿、有清潔水喝,受傷能得到及時醫治�!�

              他鼓勵鄉親們,“讓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堅定信心,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堅決戰勝各種困難,努力把超強臺風造成的災害損失奪回來,重建美好家園�!�

              激勵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生動力,對人民群眾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關重要。

              第二天,習近平同志陪同中央領導考察了解災情,又一次來到金鄉。

              “我們要加把勁,把新家建起來�!编l親們清理廢墟,聯系買建材、找建筑隊,都忙開了。

              12月20日這天,呂德相正在拌混凝土,一抬頭,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向他走來。

              “習書記又來看我們啦!”

              “習書記邊說‘你們辛苦了’,邊跟我握手。我愣了一下。我當時手上都是灰啊�!眳蔚孪嘞朐谕馓咨喜料率�,可習近平同志已經握住了他沾滿塵土的手。

              那段時間,村里的倒房已全部開工重建。

              “習書記表揚群眾不等不靠,發揚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精神。他高興地說,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讓更多的受災戶在春節前喬遷新居�!睍r任村黨支部書記謝慶釧說。

              2007年2月11日,過小年。受災居民已陸續搬進了新家。

              “習書記來賀信啦!”正和家人按習俗吃“進屋飯”的呂德相,聽到了這個消息,“全村人那個激動��!”

              村民們商議取“永興”這個新村名,寓意永遠興旺。

              在蒼南金鄉鎮,永興、半浹連、河尾垟等當年受災的臨近村落,正連片建設美麗江南水鄉新景。圖為河尾垟村設在河邊的“共富直播間”。金鄉鎮 供圖

              齊心協力,艱苦奮斗�?恐还删珰馍�,當年滿目瘡痍的受災村,如今成了“樣板村”。

              走進永興,寬闊的村主干道兩旁,是一排三層或四層高的白色住宅,與各家門口的紅燈籠和行道樹交相輝映。加上半浹連、河尾垟、華星(原東店包),4個當年受災的鄰近村落,正連片建設美麗江南水鄉新景。

              “我們現在不比城里差�!眳蔚孪鄮е浾咦咴L了村黨群服務中心、老年食堂、智慧健康驛站等公共場所,各種現代化設施設備應有盡有。他的言語間,是住在“宜居村”的自豪。

              當年,永興村有很多印刷小作坊,不少已轉型升級為年產值上百萬甚至千萬元的文具廠,產業鏈越做越長。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關鍵。大家也把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相互幫助的精神,用到產業發展上去了�!爆F任村黨總支書記褚加鎖說。

              “我兒子本來在外面搞建筑的。我們把他喊了回來�!眳蔚孪嘟舆^話茬,“兒子、女兒合伙到鎮上盤了個門面,做電商賣學生用品,行情好時,一年能有靠百萬元業績�!�

              新一年,呂德相虛歲68了。子女們勸他好好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但老呂就是閑不住,有時去家門口廠里干點活,有時幫村里做志愿服務,忙得不亦樂乎。

              “我們這邊人都這樣�!彼χf。

              希望、同濟、永興……一個個災后重建村居的名字,寄托著美好的期盼,彰顯著堅忍不拔的精神,也見證著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么樣、住得怎么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秉h的十八大以來,每年農歷新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總會同人民群眾在一起。一個個走家串戶、噓寒問暖的現場,定格下人民領袖與人民心心相印的畫面。

              “人民至上”,這一炙熱濃厚的為民情懷,讓春節這一古老的節日,成為一個特殊的時間坐標。

              “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边@是人民領袖的深厚人民情懷……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_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看9_日本人成精品视频在线_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output id="5bh9x"></output>

              <menuitem id="5bh9x"></menuitem>

              <video id="5bh9x"></video>

                    <menuitem id="5bh9x"></menuitem>
                    <video id="5bh9x"></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