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專題
在以過橋米線聞名的云南省蒙自市,當地人習慣用一碗熱氣騰騰的過橋米線開啟忙碌的一天。春節將至,不少人陸續返鄉,家鄉那碗過橋米線是游子內心的牽掛,“甩米線”(意為吃米線)成為他們回家必做的一件事。
蒙自被譽為“中國過橋米線之鄉”,過橋米線歷史源遠流長,以湯色鮮亮、配料豐富、擺盤精致、味道鮮美而深受消費者喜愛,蒙自過橋米線制作技藝還入選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于這樣獨特的飲食文化,近年來,當地培育打造“蒙自過橋米線制作師”勞務品牌,讓過橋米線不僅僅是一種食物,還成為促就業、強產業的“金名片”,延伸出一條美食產業鏈。
34歲的李飛是當地發展過橋米線產業的受益者之一。他師從蒙自過橋米線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麗珠,通過不斷鉆研和學習,逐步傳承了過橋米線制作技藝,并在2022年創立自己的過橋米線店。
如今,敢闖敢拼的李飛把生意越做越大,門店擴大到2家,有員工55名,平均月薪近3000元,還有1家門店正在籌備中。李飛說:“現在每天平均賣出米線250公斤左右,節假日最高可達500公斤,平均每月營業額超過30萬元,年營業額400萬元左右�!�
目前,僅在蒙自市就有超過2300家過橋米線經營單位,從業人員2萬余人,年營業額近10億元。
產業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大力引導和支持。
蒙自市把過橋米線產業納入全市重點發展項目,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蒙自過橋米線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多個政策文件,著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扶持龍頭企業,規范制定行業標準,把控產品質量,引導企業規范使用商標、標識。
不僅如此,2023年,地處蒙自市的紅河職業技術學院成立國際過橋米線產業學院,開展過橋米線產業研究,進行過橋米線飲食文化推廣和產業人才培養,探索校企共建服務過橋米線產業發展。
其中,關鍵之舉是開設“過橋米線制作和品牌營銷”專業,課程包括過橋米線文化和門店經營管理、過橋米線生產技能學習、過橋米線實踐創新、過橋米線職業資格培訓等。2023年7月,這個專業迎來了首批學生。
云南曲靖姑娘朱慧玲是這個專業的首批學生之一,得益于校企搭建的孵化平臺,她成為昆明一家過橋米線店的實習店長,負責產品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月薪6000多元。她說:“我想多學點知識,爭取將來回老家開一家屬于自己的米線店�!�
為了鼓勵更多人投身過橋米線行業,做大做強“蒙自過橋米線制作師”勞務品牌,蒙自市把過橋米線制作作為職業技能培訓的重點,以技能助力產業發展。
蒙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方說,2022年以來,蒙自市累計開展過橋米線專項能力培訓200余人次,開展過橋米線直播帶貨等網絡創業培訓120余人次,邀請非遺傳承人開展過橋米線制作公益培訓100余人次。
雞湯是蒙自過橋米線的關鍵部分,米線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土雞養殖。
記者走進紅河州霓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只見現場一派繁忙,成批的土雞正被裝箱。公司負責人權利說,作為蒙自過橋米線門店的土雞供應商,公司共有4個養殖示范基地、100多戶養殖戶,年出欄土雞超過6萬只�!巴岭u專賣店日銷售額在5000元以上,不僅供給蒙自,還輻射到周邊縣�!�
樹勞務品牌,興特色產業。楊方說,2024年,蒙自市計劃持續加大過橋米線技能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壯大技能人才隊伍,同時著力延伸集種養、物流、餐飲、加工為一體的過橋米線全產業鏈,以產業發展促就業、穩崗位。
一碗香氣四溢的過橋米線,不僅寄托著鄉愁,還不斷煥發出就業增收的新活力。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在以過橋米線聞名的云南省蒙自市,當地人習慣用一碗熱氣騰騰的過橋米線開啟忙碌的一天。春節將至,不少人陸續返鄉,家鄉那碗過橋米線是游子內心的牽掛,“甩米線”(意為吃米線)成為他們回家必做的一件事。
蒙自被譽為“中國過橋米線之鄉”,過橋米線歷史源遠流長,以湯色鮮亮、配料豐富、擺盤精致、味道鮮美而深受消費者喜愛,蒙自過橋米線制作技藝還入選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于這樣獨特的飲食文化,近年來,當地培育打造“蒙自過橋米線制作師”勞務品牌,讓過橋米線不僅僅是一種食物,還成為促就業、強產業的“金名片”,延伸出一條美食產業鏈。
34歲的李飛是當地發展過橋米線產業的受益者之一。他師從蒙自過橋米線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麗珠,通過不斷鉆研和學習,逐步傳承了過橋米線制作技藝,并在2022年創立自己的過橋米線店。
如今,敢闖敢拼的李飛把生意越做越大,門店擴大到2家,有員工55名,平均月薪近3000元,還有1家門店正在籌備中。李飛說:“現在每天平均賣出米線250公斤左右,節假日最高可達500公斤,平均每月營業額超過30萬元,年營業額400萬元左右�!�
目前,僅在蒙自市就有超過2300家過橋米線經營單位,從業人員2萬余人,年營業額近10億元。
產業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大力引導和支持。
蒙自市把過橋米線產業納入全市重點發展項目,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蒙自過橋米線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多個政策文件,著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扶持龍頭企業,規范制定行業標準,把控產品質量,引導企業規范使用商標、標識。
不僅如此,2023年,地處蒙自市的紅河職業技術學院成立國際過橋米線產業學院,開展過橋米線產業研究,進行過橋米線飲食文化推廣和產業人才培養,探索校企共建服務過橋米線產業發展。
其中,關鍵之舉是開設“過橋米線制作和品牌營銷”專業,課程包括過橋米線文化和門店經營管理、過橋米線生產技能學習、過橋米線實踐創新、過橋米線職業資格培訓等。2023年7月,這個專業迎來了首批學生。
云南曲靖姑娘朱慧玲是這個專業的首批學生之一,得益于校企搭建的孵化平臺,她成為昆明一家過橋米線店的實習店長,負責產品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月薪6000多元。她說:“我想多學點知識,爭取將來回老家開一家屬于自己的米線店�!�
為了鼓勵更多人投身過橋米線行業,做大做強“蒙自過橋米線制作師”勞務品牌,蒙自市把過橋米線制作作為職業技能培訓的重點,以技能助力產業發展。
蒙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方說,2022年以來,蒙自市累計開展過橋米線專項能力培訓200余人次,開展過橋米線直播帶貨等網絡創業培訓120余人次,邀請非遺傳承人開展過橋米線制作公益培訓100余人次。
雞湯是蒙自過橋米線的關鍵部分,米線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土雞養殖。
記者走進紅河州霓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只見現場一派繁忙,成批的土雞正被裝箱。公司負責人權利說,作為蒙自過橋米線門店的土雞供應商,公司共有4個養殖示范基地、100多戶養殖戶,年出欄土雞超過6萬只�!巴岭u專賣店日銷售額在5000元以上,不僅供給蒙自,還輻射到周邊縣�!�
樹勞務品牌,興特色產業。楊方說,2024年,蒙自市計劃持續加大過橋米線技能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壯大技能人才隊伍,同時著力延伸集種養、物流、餐飲、加工為一體的過橋米線全產業鏈,以產業發展促就業、穩崗位。
一碗香氣四溢的過橋米線,不僅寄托著鄉愁,還不斷煥發出就業增收的新活力。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