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記者昨日從焦作河務局獲悉,為加強黃河水利遺產管理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水利遺產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為加強黃河水利遺產管理保護,經有關單位申報、專家論證、黃委推進水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審議等環節,形成首批黃河水利遺產名錄。名錄顯示,焦作河務局所轄水利遺產有兩處上榜,分別是武陟縣嘉應觀和人民勝利渠渠首。
嘉應觀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為了紀念其在武陟修壩堵口、祭祀河神、封賞治河功臣的經歷,仿北京故宮建造的“淮黃諸河龍王廟”。嘉應觀作為我國歷史上唯一記述治黃史的廟宇,也是黃河流域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清代皇家風格建筑群。嘉應觀不僅供奉著我國歷史上的治河功臣,更記錄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水利史上興利除害、根治水患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實現黃河歲歲安瀾取得的偉大成就,為研究我國的治黃歷史及水利工程史、治河衙署的變遷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文化內涵豐富,歷史意義深遠,堪稱黃河明珠。2001年,嘉應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民勝利渠渠首位于武陟縣嘉應觀鄉秦廠村。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極為重視。1950年年初,黃河水利委員會編制了《引黃灌溉濟衛工程計劃書》,1952年3月第一期工程勝利竣工,4月12日舉行了放水典禮,建設者們將其命名為人民勝利渠,寓意為人民的勝利。
人民勝利渠的建設成功,宣告了新中國黃河治理初戰告捷。該工程增強了武陟、新鄉、獲嘉、原陽、延津等周邊區域的農田灌溉能力,由此拉開了黃河下游沿黃地區大規模開發利用黃河水沙資源發展引黃灌溉的序幕,被譽為新中國引黃灌溉第一渠。1952年10月31日,毛澤東主席視察人民勝利渠并親手開啟了渠首閘門。2006年6月,人民勝利渠渠首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趙改玲)
總值班:胡培軍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史 凱 |
編 輯:劉 佳 |
�!Γ和踅饌� |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記者昨日從焦作河務局獲悉,為加強黃河水利遺產管理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水利遺產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為加強黃河水利遺產管理保護,經有關單位申報、專家論證、黃委推進水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審議等環節,形成首批黃河水利遺產名錄。名錄顯示,焦作河務局所轄水利遺產有兩處上榜,分別是武陟縣嘉應觀和人民勝利渠渠首。
嘉應觀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為了紀念其在武陟修壩堵口、祭祀河神、封賞治河功臣的經歷,仿北京故宮建造的“淮黃諸河龍王廟”。嘉應觀作為我國歷史上唯一記述治黃史的廟宇,也是黃河流域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清代皇家風格建筑群。嘉應觀不僅供奉著我國歷史上的治河功臣,更記錄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水利史上興利除害、根治水患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實現黃河歲歲安瀾取得的偉大成就,為研究我國的治黃歷史及水利工程史、治河衙署的變遷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文化內涵豐富,歷史意義深遠,堪稱黃河明珠。2001年,嘉應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民勝利渠渠首位于武陟縣嘉應觀鄉秦廠村。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極為重視。1950年年初,黃河水利委員會編制了《引黃灌溉濟衛工程計劃書》,1952年3月第一期工程勝利竣工,4月12日舉行了放水典禮,建設者們將其命名為人民勝利渠,寓意為人民的勝利。
人民勝利渠的建設成功,宣告了新中國黃河治理初戰告捷。該工程增強了武陟、新鄉、獲嘉、原陽、延津等周邊區域的農田灌溉能力,由此拉開了黃河下游沿黃地區大規模開發利用黃河水沙資源發展引黃灌溉的序幕,被譽為新中國引黃灌溉第一渠。1952年10月31日,毛澤東主席視察人民勝利渠并親手開啟了渠首閘門。2006年6月,人民勝利渠渠首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趙改玲)
總值班:胡培軍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史 凱 |
編 輯:劉 佳 |
�!Γ和踅饌�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