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本報記者 郭歌 杜軍
河南是黃河文化孕育、形成、發展的集大成之地,是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10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介紹河南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有關情況。
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東升介紹,近年來,河南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高標準規劃、系統性保護、創新性發展”,奮力譜寫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河南篇章”。
守護賡續歷史文脈
織就遺產“防護網”
在河南黃河文化資源普查中,共梳理出51172處不可移動文物、7042處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947項省級以上非遺項目、488個重大文化遺產。
為了更好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我省印發《河南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明確了“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核心區、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先行區、黃河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三大戰略定位,構建了“一核三極引領、一廊九帶聯動、十大標識支撐”的總體布局。
黃東升介紹,我省先后建成殷墟、隋唐洛陽城等7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了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安陽沿黃世界級大遺址公園保護走廊;建成開放了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殷墟博物館、廟底溝仰韶文化博物館等,形成了黃河文化博物館群落。
未來將如何開展黃河文物保護、活化利用工作?省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任偉表示,將加強對文化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繼續做好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持續開展大遺址保護利用,培育“夏商文明研究”等考古重大項目,不斷加強革命文物整體保護、連片展示,積極參與國際聯合考古,為黃河文化建設貢獻更多河南力量。
研究闡釋文化價值
筑牢民族“根和魂”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需要持續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黃河文化不斷發展。
中原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慶表示,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策劃實施了《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中原文庫》等重大出版項目;孵化出沉浸式黃河文化IP大劇《家在黃河邊》,規劃了“一千里黃河”研學主題線路和“家在黃河邊”研學實踐課程;與省文物局開展戰略合作,推進黃河流域文博文物資源梳理和學術整理,為進一步挖掘表達黃河文化提供技術、資源支撐。
我省黃河文化主題文藝創作也取得了豐碩成果。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蔣愈紅介紹,我省啟動了《中華黃河文化大系》編纂出版工程,致力于填補黃河流域文化百科全書的空白;實施《藝術家》口述史影像檔案工程,以口述歷史紀錄片形式為70歲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河南戲曲名家留檔存史,這既是對藝術前輩的致敬,也是對黃河文化遺產的搶救性保護�!跋乱徊�,我們將大力推進黃河文化主題文藝創作,講好新時代的黃河故事�!笔Y愈紅說。
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打造人民“幸福河”
黃河文化旅游帶,是河南文旅最亮眼的“黃金帶”、最旺盛的“流量帶”。
如何讓古老的黃河文化與旅游市場“雙向奔赴”,不斷提升黃河文化的旅游影響力?
黃東升介紹,河南以“黃河魂·古都韻·中國情”為品牌形象,成立鄭汴洛文旅發展共同體,打造黃河古都群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
開展“黃河文化千里研學之旅”,召開世界研學旅游大會,推出黃河文化研學旅行基地277個、課程437項,打造中小學生“讀懂中國”的大課堂;規劃建設總里程約4810公里的“黃河古都”一號旅游公路,其中主線1620公里、支線1710公里、聯絡線1480公里,串聯起黃河沿線38處高熱度旅游區、46處中熱度旅游區,打造“快旅慢游深體驗”的黃河文化旅游廊道。
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延慶表示,將持續打造黃河文化旅游帶,充實提升中華文明溯源之旅、黃河生態體驗之旅、古都文化探尋之旅、“老家河南”尋根之旅等黃河文化主題旅游線路,叫響“中華源·黃河魂”文化旅游品牌;以龍門石窟、少林寺、殷墟等爭創世界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為牽引,打造鄭汴洛安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郭歌 杜軍
河南是黃河文化孕育、形成、發展的集大成之地,是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10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介紹河南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有關情況。
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東升介紹,近年來,河南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高標準規劃、系統性保護、創新性發展”,奮力譜寫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河南篇章”。
守護賡續歷史文脈
織就遺產“防護網”
在河南黃河文化資源普查中,共梳理出51172處不可移動文物、7042處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947項省級以上非遺項目、488個重大文化遺產。
為了更好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我省印發《河南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明確了“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核心區、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先行區、黃河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三大戰略定位,構建了“一核三極引領、一廊九帶聯動、十大標識支撐”的總體布局。
黃東升介紹,我省先后建成殷墟、隋唐洛陽城等7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了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安陽沿黃世界級大遺址公園保護走廊;建成開放了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殷墟博物館、廟底溝仰韶文化博物館等,形成了黃河文化博物館群落。
未來將如何開展黃河文物保護、活化利用工作?省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任偉表示,將加強對文化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繼續做好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持續開展大遺址保護利用,培育“夏商文明研究”等考古重大項目,不斷加強革命文物整體保護、連片展示,積極參與國際聯合考古,為黃河文化建設貢獻更多河南力量。
研究闡釋文化價值
筑牢民族“根和魂”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需要持續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黃河文化不斷發展。
中原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慶表示,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策劃實施了《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中原文庫》等重大出版項目;孵化出沉浸式黃河文化IP大劇《家在黃河邊》,規劃了“一千里黃河”研學主題線路和“家在黃河邊”研學實踐課程;與省文物局開展戰略合作,推進黃河流域文博文物資源梳理和學術整理,為進一步挖掘表達黃河文化提供技術、資源支撐。
我省黃河文化主題文藝創作也取得了豐碩成果。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蔣愈紅介紹,我省啟動了《中華黃河文化大系》編纂出版工程,致力于填補黃河流域文化百科全書的空白;實施《藝術家》口述史影像檔案工程,以口述歷史紀錄片形式為70歲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河南戲曲名家留檔存史,這既是對藝術前輩的致敬,也是對黃河文化遺產的搶救性保護�!跋乱徊�,我們將大力推進黃河文化主題文藝創作,講好新時代的黃河故事�!笔Y愈紅說。
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打造人民“幸福河”
黃河文化旅游帶,是河南文旅最亮眼的“黃金帶”、最旺盛的“流量帶”。
如何讓古老的黃河文化與旅游市場“雙向奔赴”,不斷提升黃河文化的旅游影響力?
黃東升介紹,河南以“黃河魂·古都韻·中國情”為品牌形象,成立鄭汴洛文旅發展共同體,打造黃河古都群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
開展“黃河文化千里研學之旅”,召開世界研學旅游大會,推出黃河文化研學旅行基地277個、課程437項,打造中小學生“讀懂中國”的大課堂;規劃建設總里程約4810公里的“黃河古都”一號旅游公路,其中主線1620公里、支線1710公里、聯絡線1480公里,串聯起黃河沿線38處高熱度旅游區、46處中熱度旅游區,打造“快旅慢游深體驗”的黃河文化旅游廊道。
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延慶表示,將持續打造黃河文化旅游帶,充實提升中華文明溯源之旅、黃河生態體驗之旅、古都文化探尋之旅、“老家河南”尋根之旅等黃河文化主題旅游線路,叫響“中華源·黃河魂”文化旅游品牌;以龍門石窟、少林寺、殷墟等爭創世界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為牽引,打造鄭汴洛安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