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之十四
三門峽:復綠“富綠” 生態宜居
河南日報記者 王小萍 王雪紅
12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四場,介紹三門峽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
三門峽是黃河入豫第一站,是隨著萬里黃河第一壩建設而興起的工業城市。每年到三門峽越冬的白天鵝已經從10年前的2000余只增加到現今的1.6萬余只。
三門峽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常務副市長孫淑芳介紹,近年來,三門峽聚焦“13561”工作布局,突出做好“新河文山農”五篇大文章,統籌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黃河明珠”“天鵝之城”的城市品牌進一步叫響全國。
堅持系統治理,筑牢生態保護屏障。三門峽建設有240公里沿黃復合型生態廊道,濕地保護率、森林覆蓋率分別達53%和42%,天鵝棲息地由原來的2處增加到9處,野生鳥類從175種增加到300種左右,成功創建黃河流域唯一市級全域“天然氧吧城市”。累計完成礦山修復12.45萬畝,小秦嶺礦山修復入選聯合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18條黃河一級支流全部做到“清水入黃”,12個國、省控斷面水質全部穩定達標。
筑牢安全底線,全力保障黃河安瀾。三門峽全力構建黃河干支流防洪減災體系,在黃土丘陵溝壑區開展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整治、淤地壩建設,每年可減少入黃泥沙200萬噸,建設潼關至三門峽段黃河防沖防浪工程26處、69公里,定期維護757道堤壩。
強化資源約束,全面推進節水增效。三門峽全市用水總量、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均低于省定目標,供水能力達4.2億立方米,工業企業用水計量率達到100%,水重復利用率達85%以上,公共機構和居民生活用水節水器具普及率達100%,城鎮管網漏損率降低至10%,成功入選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動重點城市。
加快產業轉型,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三門峽創新平臺總數達763個,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自然資源部超純礦物新材料產業園等創新平臺實體化運行。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2.63%,穩居全省第一方陣,黃金產量連續40年居全國第二。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入選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純鍺、高純鎵、高純砷產量分別占全國的25%、27%和30%。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促進該市由資源型城市向創新型、生態型、宜居型城市轉變。
實施文旅融合,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三門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重要賀信精神,加快建設文化強市。仰韶村遺址、廟底溝遺址、虢國墓地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成功舉辦了29屆黃河文化旅游節,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積極融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建設,形成“九曲黃河灣·尋根文明源”等8條精品特色旅游線路。
孫淑芳表示,三門峽將做好礦山生態修復“后半篇文章”,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真正“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之十四
三門峽:復綠“富綠” 生態宜居
河南日報記者 王小萍 王雪紅
12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四場,介紹三門峽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
三門峽是黃河入豫第一站,是隨著萬里黃河第一壩建設而興起的工業城市。每年到三門峽越冬的白天鵝已經從10年前的2000余只增加到現今的1.6萬余只。
三門峽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常務副市長孫淑芳介紹,近年來,三門峽聚焦“13561”工作布局,突出做好“新河文山農”五篇大文章,統籌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黃河明珠”“天鵝之城”的城市品牌進一步叫響全國。
堅持系統治理,筑牢生態保護屏障。三門峽建設有240公里沿黃復合型生態廊道,濕地保護率、森林覆蓋率分別達53%和42%,天鵝棲息地由原來的2處增加到9處,野生鳥類從175種增加到300種左右,成功創建黃河流域唯一市級全域“天然氧吧城市”。累計完成礦山修復12.45萬畝,小秦嶺礦山修復入選聯合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18條黃河一級支流全部做到“清水入黃”,12個國、省控斷面水質全部穩定達標。
筑牢安全底線,全力保障黃河安瀾。三門峽全力構建黃河干支流防洪減災體系,在黃土丘陵溝壑區開展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整治、淤地壩建設,每年可減少入黃泥沙200萬噸,建設潼關至三門峽段黃河防沖防浪工程26處、69公里,定期維護757道堤壩。
強化資源約束,全面推進節水增效。三門峽全市用水總量、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均低于省定目標,供水能力達4.2億立方米,工業企業用水計量率達到100%,水重復利用率達85%以上,公共機構和居民生活用水節水器具普及率達100%,城鎮管網漏損率降低至10%,成功入選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動重點城市。
加快產業轉型,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三門峽創新平臺總數達763個,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自然資源部超純礦物新材料產業園等創新平臺實體化運行。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2.63%,穩居全省第一方陣,黃金產量連續40年居全國第二。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入選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純鍺、高純鎵、高純砷產量分別占全國的25%、27%和30%。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促進該市由資源型城市向創新型、生態型、宜居型城市轉變。
實施文旅融合,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三門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重要賀信精神,加快建設文化強市。仰韶村遺址、廟底溝遺址、虢國墓地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成功舉辦了29屆黃河文化旅游節,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積極融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建設,形成“九曲黃河灣·尋根文明源”等8條精品特色旅游線路。
孫淑芳表示,三門峽將做好礦山生態修復“后半篇文章”,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真正“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